簡答題(本大題共6道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1、簡述班級管理工作的基本內容。
班級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師通過對班級教育條件的理順,采取適當的方法,建構良好的班集體,從而有效地推進有計劃的教育行為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班級組織建設 :包括班級組織的設計;指導班級建設;發揮好班集體的教育作用。
(2).班級制度管理
(3).班級教學管理:包括明確班級教學管理的目標和任務;建立有效的班級教學秩序;建立班級管理指揮系統;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4).班級活動管理
2、簡述最近發展區的概念及其教育意義
前蘇聯的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是兩個鄰近發展階段間的狀態。它的提出說明了兒童發展的可能性,其意義在于教育者不應只看到兒童今天已達到的水平,還應該看到仍處于形成的狀態,正在發展的過程,教學應該著眼于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使學生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其困難發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
3、簡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的主要觀點
馬斯洛認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種,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級的需要,包括認知、審美和創造的需要。
五種需要可以分為兩級,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屬于低一級的需要,這些需要通過外部條件就可以滿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高級需要,他們是通過內部因素才能滿足的,人人都有需要,某層需要獲得滿足后,另一層需要才出現。
4、簡述綜合實踐課的主要內容
在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與各學科課程有著本質區別的新課程。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它是基于學生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學習活動。
其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信息技術教育、勞動技術教育等內容。除了這些指定領域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還包括大量非指定領域,如班團隊活動、學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等)、學生同伴間的交往活動、學生個人或群體的心理健康活動等。
5、簡述現階段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
(1)愛國守法。 (2)敬業奉獻。 (3)熱愛學生。
(4)教書育人。 (5)為人師表。 (6)終身學習
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征,“愛”和“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6、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內容。
(1)專業理念,主要包括專業態度、教育理念和專業道德三個方面的內容。“專業態度”是教師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所持有的基本態度;“教育理念”是指教師對教育事業所持有的理想和信念;“專業道德”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處理人際關系所要遵循的基本準則和職業操守。
(2)專業知識。a本體性知識(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修養),b、條件性知識(教育學、心理學、各科教法),c、實踐性知識(經驗)。
(3)專業能力。即教師在育人中所表現出來的教育教學能力的總和。教師的專業能力應包括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兩方面。教師在智力上必須達到一般水平,它是維持教師正常教學思維流暢的基本保障。 教師特殊能力包括與教學實踐直接相關的特殊能力,如學科教學能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班級管理能力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