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十屆中國青少年發展論壇發布了“全國六類重點青少年群體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總體上形成了比較積極的價值觀,對未來懷有希望,但這一群體的成長過程仍存在九類突出問題。
這九類問題包括:受意外傷害的比例較高;學業表現較差,學習興趣不足;社會支持較弱,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留守女童負面情緒相對明顯,經常感到煩躁、孤獨的女童比例高于男童在這些方面的比例;留守男童出現問題行為的比例較高,例如遲到、逃學等;父母外出對小學中年級兒童的影響更大,感覺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負、被歧視、性格比原來內向、膽小的四年級留守兒童的比例在6個年級中最高;青春期疊加留守使得“初二現象”更為顯著,初二留守學生與父母關系較差,調查中唯有初二留守學生把同學朋友視為最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重要程度甚至超過了母親;寄宿留守兒童對生活滿意度相對較低;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整體狀況欠佳,具體表現在生活習慣、網絡不良行為、意外傷害頻率、學校表現等方面。
據介紹,全國六類重點青少年群體研究是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及全國省級團委、團校和相關研究機構于2013年至2014年聯合開展的。六類青少年群體分別為未就業大學生群體、網絡媒體從業青年群體、民族地區民族青年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群體、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群體和殘疾青少年群體。其中,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在河南、安徽、重慶等6個勞務輸出省(直轄市)的12個縣(市、區)進行,調查對象包括4533名農村留守兒童、2731名非留守兒童。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指出,近年來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不斷給予關心幫助,但需注意不應把留守兒童等同于“問題兒童”,更不應將他們“標簽化”。同時,對留守兒童的關愛也要根據這一群體的新變化和新特點與時俱進,提供更符合需求的幫助。(記者 黃小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