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媒體報道稱,上海市教委推出了“進一步做好本市小學生放學后看護工作的若干舉措”,要求區縣教育部門整合街鎮社區學校、其他社區服務的公益性組織、學校等各種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放學后看護服務,在上海市公辦小學,包括九年一貫制、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的小學部就讀、家庭確有困難的學生都可以申請免費的看護服務。這一消息對于有小學生的家庭無疑是一份大禮。
但凡有小學生的家庭幾乎都體會過“孩子放學后去哪兒”的糾結。孩子放學而家長還在上班的這段時間,歷來是家長最頭疼與揪心的時間。越來越普遍的核心式家庭讓無奈的家長們只能求助于商業機構。于是,針對眾多孩子無處可去的龐大需求,商業性看護已然發展成為了不小的產業。但是,這段時間里,孩子的安全、健康也幾乎處于監管的空白中。
“孩子去哪兒”的難題一直無解,某種程度上正是制度性冷漠的縮影。長期以來,有些部門已經習慣了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愿多想多做一點兒,哪怕這些所謂的額外責任能夠讓許多人受益頗多。目前,許多制度的制定也不是從公眾需求出發。“明知該做卻沒人做”的制度性冷漠一直是公眾詬病最多也最讓人無奈的頑疾。因此,此次政府出手破解“孩子去哪兒”難題,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一問題,其背后體現的服務意識與人文關懷,更讓人感受到了難能可貴的制度性溫暖。我們期待這樣的舉措越來越多,有越來越多的制度與舉措能夠切切實實關心千家萬戶的“小問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