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市民陳女士有些寢食難安,主要是為兒子的事兒操心。兒子雖然已是大學新生,可身在外地讀書,通過一天多個電話的“遠程監控”,陳女士發現高校“有問題”。10月29日,陳女士撥打沈陽晚報熱線電話,控訴高校的“四宗罪”:寢室同學太貪玩;食堂口味太單一;寢室門窗不嚴實;每天課程太少了!而遼寧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思寧認為,孩子其實挺好的,家長有些多慮了。
孩子剛入學,家長有點hold不住
陳女士是個極負責的母親,兒子從小到大的學習、生活包括交朋友,都在她的掌控范圍之內。陳女士承認,兒子基本上對家長的話言聽計從,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高考以超600分的成績被外地一所高校錄取。不過,從兒子入大學起,陳女士便覺得心里空了。
“我不給他打電話,他就不主動給我打電話。看不到兒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心里特別沒底。”陳女士說,她一天至少打兩個電話,問兒子上課怎么樣?吃的好不?和同學交往怎么樣?“兒子愿意接您電話嗎?”聽了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詢問,陳女士苦笑了一下:“我也覺得他不愿意。”
高校“吃住學”,家長都覺得不妥
由于對孩子的關心,陳女士發現了高校的許多“問題”,還總結出高校的“四宗罪”:寢室同學太貪玩;食堂口味太單一;寢室門窗不嚴實;每天課程太少了!
一次陳女士在電話里聽兒子說,寢室門窗老化,有點兒漏風。一聽這話,陳女士著急了,兒子睡覺冷著怎么辦?她問到學校電話,匿名反映了這一問題。最近,兒子在電話里說食堂伙食有點吃不慣,好像瘦了點,陳女士就以為兒子在食堂沒吃好,餓著了。最令陳女士操心的還是學習。“每次打電話,兒子不是在操場上打球,就是在寢室上網。我希望他考研的。”陳女士說,兒子學的是文史類專業,主動學習能力還挺差,而高校對學生督促不嚴,導致兒子學習很消極被動。
“學校寢室管理也不嚴格。寢室里孩子們總是熬夜玩電腦,或是看小說。”陳女士抱怨,兒子的寢室有六個人,有的喜歡晚上點燈熬夜,還有不太注重個人衛生的。其實,這些都是集體生活中常見的小事,但陳女士卻無法忍受,都被她歸為“罪狀”。
孩子:這樣管插翅也難飛
沈陽工業大學大三女生劉彤,聽了記者口中的陳女士,立刻表示:“這要是我媽,我肯定得勸勸她。”沈陽晚報記者采訪到幾位大學生,他們有的表示,父母的電話的確有點多,有時正忙著就會故意不接聽電話。
劉彤是錦州人,她說剛來沈陽讀書時,父母確實挺不放心的。“那時候我媽一天必來一次電話。基本上都是我吃飯沒有,今天做什么了。”劉彤說,后來她也勸媽媽,別總掛念她,她在沈陽很好。“我就告訴媽媽,別瞎操心,有事兒我給她打電話。”劉彤說,寢室里幾名同學都不愿意加父母成為微信好友。
父母不該事無巨細管孩子
大學對于學生而言,是步入社會的第一步。“這位家長很明顯,她仍然不肯對孩子放手。”遼寧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思寧認為,陳女士之所以細數高校的“四宗罪”,是因為她把孩子當做唯一的精神寄托導致的。
張思寧表示,孩子上了大學,父母還是不愿撒手的情況已經是一種社會普遍現象了。父母的長期照顧已經使孩子錯過了成長的磨練,現在應該讓他們學會自己去把握機會,自己去面對和解決所遇到的挫折。“其實,家長在孩子的青春期階段就應該進行第二次‘斷乳’,逐漸建立自身的獨立人格,學會主宰自己的命運。父母也要逐漸放手,讓孩子有嘗試挫折的機會,培養他們獨立處事和承擔責任的能力。”張思寧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