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同學寫字不好,他的作業就是寫小楷;那位同學總做錯題,作業就是回家做錯題本……
沈陽市第107中學的老師們正在嘗試根據學生的需要留不同作業,而且作業本和作業形式五花八門,有的是常規作業、有的是畫圖精美的思維導圖、有的一張小紙條就是作業了。
作業上老師不再只判“對”或“錯”,還是老師和學生交流的平臺,高興的、不高興的都可以寫在上面。
因人留作業學生會收到一張小紙條
12月4日,沈陽市第107中學舉行“效力課堂”展示現場會,學生們六七個團坐在一起熱烈討論,課堂變成了“學生講、老師評。”
當日,學校還展示了幾萬份學生的“分層、特色作業”。記者看到,作業五花八門,有正常的卷紙、有小楷本,有的作業本上粘了好幾層小紙條,還有的上面畫了懶羊羊、蜜蜂等圖案。
比如,一堂課或者一段時間內老師可隨時檢查學生是否學會,就是一張小紙條或一張紙出些內容,學會的學生作業就是這張紙,老師會讓預習下一堂課內容;有的學生馬虎,總做錯題,這樣的學生作業就變成一個錯題本、糾錯本,回家把錯題再做一遍;基礎不好的,老師就會留常規作業,讓學生回家鞏固練習。
作業本成“藝術品”邊畫畫邊學習
眾多作業中,記者見到一種最具觀賞性的作業,紙上畫著懶羊羊頭像、展翅大蝴蝶、五星等圖案,以圖案為中心畫上各種知識分支。
該校主管教學的校長李大昕解釋說,圖像中間寫的是一堂課的中心內容,從這個中心內容開始會有很多知識點。這些就是學校的思維導圖,是作業形式的一種,是讓學生自己預習下節課內容或者課堂小結、課后總結時用的,慢慢發展成了這樣精美的圖畫形式。
一名女生告訴記者,畫畫是自己的愛好,做作業時能融合自己愛好,做作業就不枯燥,而且這樣的畫很簡單,十幾秒鐘的事兒。
對此,沈陽市教育專家、107中學校長郁燕說,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很關鍵,所以學校就在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包括寫作業。
學生的特色作業,思維導圖
107中學初一·十班班主任朱星禹是教語文的,她有一種作業是小楷,是為那些寫字不好的同學留的,一天或者幾天寫一篇。
記者在郎昊銘同學的小楷本上看到朱老師的幾個批注:數學學得很明白,說明你很聰明,把智慧用一點到英語上。你要努力學習,不然老師會很傷心。這幾行最慘了……下一頁明顯有進步。
記者了解到,這得益于班級特色作業——雜事本或日記。記者看到,雜事本上有每天的作業、當堂小考的總結,甚至到家和睡覺時間。一名同學有一天在23時后睡覺記錄,就被老師用紅筆圈出來并批注“注意休息”。
老師和學生在特殊作業本上就像朋友一樣交流,高興的、不高興的、學生每一科的學習情況都可以寫在上面。郁燕表示,分層和特色作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更有針對性,還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是搭建起了師生間溝通互動的平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