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成都晚報記者從四川大學了解到,初步估計這塊石碑立于1886年,記載的應該是尊經書院培養的畢業生花名冊,類似于今天的高考表彰名單。目前,該石碑被收藏于學校校史展覽館。
石碑現身:施工時發現 一角破損
4月3日,川大檔案館館長黨躍武得知,校內某工地發現一塊石碑。據他介紹,在川大東門附近,一個加油站在翻修,工人正在施工時,在地表淺層發現石碑,其中一角遭到破損,“因為擔心是重要文物,當時就通知了我。”
由于泥污較重,檔案館工作人員對石碑進行了沖洗。4月8日,這塊石碑有了新家:校史展覽館。“十多人合力,才將‘大塊頭’搬動。”因為字跡模糊,黨躍武不敢妄下結論,著手對碑文進行抄寫。當天下午5時許,他在微博上發出這一消息,并加以注釋“約1884年王闿運記吳之英書”。
初步推斷:1886年所刻 學生名單
昨日上午10時許,在川大校史展覽館一樓,記者見到了這塊神秘的石碑。紅褐色的石碑,沖洗過后仍留著些許泥土,左上角已經有所破損,通過手電筒照射的暗光,能夠較為清晰地看到碑文,鐫刻的字體剛勁有力,但由于歷史的緣故,有些已經無法準確辨識,最右端豎行開頭寫著《四川尊經書院舉貢題名榜并序》,共9列碑文。序文之后,則為人名,共有11列。
“從碑文的記載來看,應該是1886年所刻。”拿著初步完成的謄寫稿,黨躍武對之前的猜測進行了更改。據他介紹,這塊石碑的內容應該由尊經書院當時的山長(即院長)王闿運記錄,由書法家吳之英書寫。碑文中記載的人名,初步推斷應該是那段時期尊經書院學生的名單,不僅包括來自于哪里,還有字號以及詳細年齡。
專家稱立碑表示榮耀
相當于高考結束后,掛橫幅說誰考上北大清華
雖然碑文謄寫完成,但個別字重復出現,目前還無法確定其意思,因此接下來將制作碑文拓片,邀請專家進一步研究。昨晚,記者聯系到四川大學古文獻博士王斌,通過拍攝的圖片資料,他給予了初步的分析。
“舉貢就是指被選舉為貢生。”王斌解釋,貢生就是到太學或者國子監去讀書的人,算是地方上比較有名氣有才學的人了。所以記載的這批學生,應該是經過書院的培養,進入了國子監,立碑就是表示榮耀,表彰書院在培養人才上取得的成績,“相當于高考結束后,掛橫幅說誰誰誰考上北大清華。”
據王斌介紹,書院是地方上很高的教育機構,往下是私塾,往上是京師的大學堂。但他指出,碑文第一句所言“宋儒立書院將待不志于科舉者而功令得其效”中的“待”,應該是“殆”,表示大概的意思,可能是篆刻時錯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