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成都市中小學生就將結束短暫的寒假回到課堂。這幾天,不少貪玩的學生正趁著最后幾天趕作業。然而,也有另外一部分成績優秀的學生絲毫沒有寒假作業的負擔。因為他們獲得了 “特權”:不寫寒假作業。昨日,天府早報(微博)記者從成都市部分中小學了解到,針對學習成績不同的學生,老師布置的寒假作業也有不同,對成績優秀的學生更是直接“免單”。對這一方式,家長褒貶不一。
父親的疑問
女兒怎么不做題光看書?
早起后下樓跑跑步,午飯后小憩片刻,再上網瀏覽新聞,晚餐后陪父母散步,更多閑暇的時間就是捧著各種各樣的書看。這是石室聯中初二學生廖云的寒假生活。
廖云的父親感到奇怪,“怎么都沒看你做那本《寒假生活》呢?”廖云一愣:“爸,我忘了告訴你嗎,你女兒沒有寒假作業,老師說我可以自由支配寒假。”
廖父細問之下才明白,如今的寒假作業已是根據學生成績好壞“區別對待”,女兒的成績一直在班級前幾名,學習也較自覺,于是得到老師的“特赦”——不用做寒假作業。
“這樣合理嗎?”心里沒底的廖父趕忙打電話問同事,殊不知對方回復道:“我兒子班里也這樣,我鄰居家小孩班里也這樣,我小區看門大爺家孫子班里也這樣……”
老師的方法
成績不同寒假作業不同
大部分學生的寒假作業,除了“傳統”的《寒假生活》,還有各科老師布置的林林總總的習題、試卷,而那些成績優秀的孩子,在老師各不相同的劃分方式下,都有共同的結果:不寫作業。
“成績排名”式
最直接的方式。以個人期末考試成績排名。廖云告訴記者,現在考試后都不公布分數和排名,老師根據成績把同學分成了ABCD四等,而成績A等的學生就可以免做寒假作業,其余等級學生作業量則依次遞增。
在錦官驛小學六年級某班,老師除了考查期末成績,還會根據平時測驗、上課及作業完成情況,得出一個綜合評定,再按照各種評定等級確定學生作業的多少。
“劃分數線”式
同在石室聯中,劉欣班里的寒假作業布置方式則像一次“高考”。老師根據考試成績,劃出每一科的考試分數線,只要成績在分數線以上的學生,就可以免去該科目的寒假作業。
還有更細致的劃分,老師會查看每個學生試卷的具體表現,如果B卷滿分,即使分數線沒達到,也會免去一部分寒假作業。
“班級捆綁”式
除了個人的“免單”,還有班級打包“免單”。
石室初中讀初一的張筱雨這個寒假過得還算愜意,不只是她,全班同學的作業都很少。因為,他們所在的班級語文、數學成績在全年級排名第一,班里絕大部分同學都免去了這兩科主科的作業。
爭論>>>
激勵學生的規定就是好規定
根據成績布置作業,是老師的區別對待還是一種激勵式教育?寒假作業到底該怎么布置?家長與教育專家都提出了他們的看法。
家長篇
觀點1 偏心,是對孩子另眼相看
家長程先生對寒假作業也分等級布置特別不理解,在他看來孩子都是平等的,不能因為成績區別對待。作業本來是為了讓孩子在假期得到更好的學習和鍛煉,如果好成績不做或者少做作業,讓學生間有了比較,不寫作業的會看不起學習差的,老師的偏心會傷害學生的心靈。
觀點2 支持,給孩子拓展的空間
“沒必要反復做基礎練習,浪費時間。”家長游女士認為,成績優秀的學生與其反復回顧最基礎的知識,不如多讀課外書、預習下學期的內容。而且,這種激勵機制,也讓孩子更注重平時的積累,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反而事半功倍。總之,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的規定就是好的規定。
專家篇
觀點1 應避免被動的因材施教
成都市政協委員、四川教育學院教授柳長翥認為,寒假本來就是給孩子享受生活的,作業應該盡可能的少,甚至用社會實踐代替書面作業。柳長翥表示,成績好就不寫作業,成績差作業不減的做法欠妥。“這是一種被動的因材施教。”作為老師應該平衡好優生和差生的教育方式,布置作業理應一視同仁。
觀點2 教育均衡需要把握好度
四川省教育學會秘書長紀大海同樣認為寒假作業不能太多。作業量過大會造成學生以非正當的方式應付作業,抄作業、讓人代寫等等,都不利于學生的提高。“教育均衡首先從班級均衡談起,建議教師對班級差生實行一對一輔導,并政府劃撥專項資金對教師進行獎勵,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信息來源:天府早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