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將繼續讀本專業的研究生,我選擇的是世界經濟這個方向,這個專業現在轉到了公共管理學院,感覺有更多的發展機會。”西南交通大學國貿專業大四的劉阿麗,已經獲得了保送研究生資格,她將在學校當一年輔導員,然后繼續讀研。去年劉阿麗就讀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還在人文社科學院,而該專業也是人文社科學院唯一的商科專業。 劉阿麗的選擇,是近年來西南交大最大一次學科整合的一個典型范例。記者昨日從西南交大獲悉,該校撤銷了人文社科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軟件學院三個學院,學院所設置的學科專業調整到了其他的學院。
對學校的影響有哪些?
公共管理學院學生增了一倍
重組了一個新學院
2月25日,西南交大開學了,劉阿麗和她的同學們也迎來了他們在公管學院學習的新學期。去年10月28日,西南交大撤銷了人文社科學院,將該學院下面的本科的國貿專業,研究生的世界經濟、區域經濟兩個專業都轉到了公管學院,學生共計500余人,使得公管學院的人數比原來增加了一倍多。
成都晚報記者了解到,根據西南交大實施的“學科整合與優化工程”,調整的學院不止一個人文學院,還撤銷了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將地質、測繪、環境學科專業重組為新學院,撤銷軟件學院,其計算機軟件本科專業和教育技術學碩士點并入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掛靠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這次撤銷三學院是該校近年來最大的一次學科整合。
對學生的影響有哪些?
學習領域寬了 實習機會多了
就業壓力小了
“這學期上課地點沒變,老師也沒有變,只是學院變了,感覺公管學院更有活力。”劉阿麗告訴成都晚報記者。“學院調整對學生畢業沒有影響,畢業證上面的學校和學科沒有變化,對今年的招生工作,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陳光說。學科整合帶給學校和學生的變化究竟是什么?陳光解釋,至少有三點明顯的變化,首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見到多學科老師,雖然看似老師配置沒有變,但實際上學生學習的領域更廣泛;其次,公管學院由原來設置的6個碩士點,增加到了8個碩士點,對于學校推薦免試讀研究生的學生來講,選擇學習領域的空間更大了;第三,原來在人文學院的學科偏重理論經濟學,而公管學院偏重時政性,到公管學院來,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這種機會也促進了畢業時的就業機會。他稱,根據統計,目前大學畢業生從事自己專業對口工作的僅有30%,而就算專業對口的,在使用過程的5年之內,原來學習的知識50%過也時了。“多學科整合也會對培養大學人才起到促進作用。”
●解析
這樣的整合是世界教育趨勢
“學校進行學科整合,是迎合了目前世界的學科走向。西南交大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管、文、法等多學科綜合發展的高校,其交通運輸、電氣工程、土木工程等工科專業在全國名列前茅,而經濟、法律等文科專業卻相對滯后,這次的學科整合是為了打破強勢專業越強,弱勢專業越弱的兩極態勢的一個舉措。”陳光舉了一個例子說明多學科整合必要性,“大家都很關注的高速鐵路,而高速鐵路不僅僅研究鐵路技術問題,例如在高速行駛下,乘客是否舒適,是否安全,涉及社會評價、行為心理這些方面的問題,而高速鐵路的軌道鋪到了過去物流量不大的地方,又涉及區域經濟、生態環境方面的問題。要對一個復雜問題認識清楚,就需要多個學科專家的共同認識。對一個復雜的問題要認識清楚,必然需要多個不同學科的專家努力。”(來源:成都晚報 記者 田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