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聲調查
近一段時間以來,蔬菜等農產品一度漲幅較大,學校食堂經營壓力驟然增大。高校食堂的菜品漲價沒?中小學食堂能否在不漲價的前提下保質保量?學生在校能不能吃飽吃好?這些問題廣為大眾關注。本報記者探訪省內多個學校,帶來第一手的調查結果與思考……
遂寧
學生比較滿意,食堂有些焦慮
業內人士建議發放補貼給食堂或學生
學生:
比上學期每月多“吃”近100元
11月22日中午12點過,位于遂寧的四川職業技術學院里,食堂又迎來用餐高峰。
燒白3元,蒸蛋6元,大鍋葷菜6元,小炒5.5元,明碼標價的菜單貼在食堂窗口上方,汽車工程系大二學生歐宇告訴記者:“菜價開學漲過一次,最近還沒有變化。”
川職院食堂菜價分五檔,1-6元不等。這學期一開學,大部分菜價都上調了0.5-1元。建筑與環境系的江陽打了一份粉蒸排骨,一份素茄子,花了6元,“一般男生一頓吃個六七塊錢吧,女生五塊錢左右就搞定了。”
“價錢漲了點,但肉確實比以前多點了。”對于漲價,江陽覺得“還能接受”。
但對于家境一般的陳玲來說,1.5元一份的素菜分量明顯沒有以前足了,但她去校外“考察一番,發現館子比食堂漲得更兇”之后,覺得“還是學校便宜點”。跟上學期相比,陳玲現在每月在“吃”上要多花近100元。
晚上6點多,遂寧二中的校外餐館熱鬧起來。一家面館的老板劉勤國告訴記者,生意沒以前好了。“做臊子的原料漲了,葉子菜和蛋也漲了,所以我們二兩面漲了五角錢。來吃的學生明顯少了。”外面漲價了,更多的學生選擇在校或回家吃。
高二·九班的周遂秋告訴記者,二中的食堂還沒漲價,至于分量嘛,“能吃飽。”
記者走訪遂寧城區各學校,得到的答案是:在最新一輪的菜價漲潮中,學校食堂菜價基本沒有變動。
食堂:
每個窗口利潤縮了近兩成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與學生“相對滿意”形成對比的是,食堂經營者普遍“相當焦慮”。“與去年同期相比,白糖翻了近一番,雞蛋從160元一件漲到了200多元一件,姜蔥蒜也大漲,市場基本上就沒有一塊錢以下的菜……”川職院飲食服務中心的聶林拿出一份本月伙食物資采購清單,“每個窗口利潤縮了近兩成,再除去保潔、人工費、水電等費用之后,經營一下就緊起來了。”
而對遂寧中學食堂窗口的楊師傅來說,最大的變化就是,雞鴨肉菜少了。“雞鴨漲價漲得兇了,現在的葷菜基本上都以豬肉為主。”
“但學生食堂跟外面的不一樣,我們面對的是還沒有經濟能力的學生,哪能說漲就漲呢。”采訪中,所有的學校食堂承包商都表示,能夠理解學校食堂的特殊性與公益性。“但眼下什么都在漲,如果我們不漲價,學校又沒有其他補貼,那真的快要入不敷出了。”
學生家長劉梅則更擔心目前食堂飯菜的質量。“如果單純要求食堂提供低價飯菜,造成跟市場脫節太厲害,可能會出現以次充好的現象,影響孩子健康。”
呼吁:
補貼食堂并建長效機制
“這段時間食品價格波動很大,一些菜品的價格與成本出現倒掛。”聶林說,公司已經動足了腦筋,在采購時,減少中間環節,直接到農村采購;瞅準最便宜時段進菜;配菜時,漲幅大的時令菜少選一些,多挑價位適中的菜種。“但就算摳破了頭皮,也還是跟不上菜價上漲的幅度。”
面對農產品漲價引發學校食堂經營難這個問題,采訪中,記者從學生、家長、學校食堂負責人等各方收到兩類建議。“如果允許菜品漲價,則應向學生,特別是貧困學生發放一定的用餐補助;如果不漲,則給予食堂一定的補貼和電、氣、租賃費用上的一定優惠。”
遂寧市教育局的段軍告訴記者,“對單純的物價上漲,中小學校沒有這方面的補貼。”至于高校,段軍表示“他們一般都有來自財政的專項補助,可自行制定補貼機制。”
記者了解到,在9月24日舉行的2010年中國高校伙食改革和發展論壇上,曾有專家提出建立高校食堂價格長效機制,國家或部委、地區政府、學校等三方面要對高校食堂和困難學生進行補貼。這樣的補貼方式,可以根據物價情況來調節。另外,建立學校采購聯盟,降低采購成本;與蔬菜基地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這樣可以降低物價上漲對校園食堂的影響。
達州
定點源頭采購,保證吃飽吃好
現狀:飯菜價格質量未變
11月22日中午12點,在達縣金石鄉中心校,五年級一班的張琳來到食堂打飯,打了一份炒卷心菜,一份土豆肉絲,一份蘿卜湯。“學校的飯菜好吃。”張琳告訴記者,由于家里經濟困難,在家很少吃到葷菜,而學校里每周一、三、四都有葷菜。
據記者了解,金石鄉中心校在校住宿就餐近500人,學生每周就餐費用為45元。“我們每個月交150元的餐費,和上學期一樣沒有變化。”位于達州城區的達縣逸夫小學的六年級學生王波告訴記者。
建議:學校設立價格調控金
“現在原料上漲得太猛,大部分蔬菜上漲幅度為30%-40%左右。”相關人士介紹,學校明確要求當前食堂菜品維持原價,這讓食堂感到很大經營壓力。達縣逸夫小學對米、油等大宗商品實行集中定點采購,比如大米的定點采購價就比市價低0.2元/斤。而蔬菜、調料類物品都是到一級批發市場采購,以降低成本。
金石鄉中心校食堂則盡量從本鄉農民手里采購蔬菜,建立“農、校蔬菜專供通道”,既保證新鮮度,又節約成本。
達州市教育局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能不能鼓勵學校設立價格調控資金?該資金由學校統籌,主要用于物價上漲時的食堂成本補貼、食堂設施添置和維修等。
樂山
補貼+成本控制,飯菜不“縮水”
疑惑:米飯3兩也不夠吃
黃瓜肉片3元、鴨腿3元、辣子雞丁3.5元、炒青菜1.2元、涼拌魚腥草1.7元,米飯2毛5一兩……11月22日,樂山師范學院的大學生徐波點了一份黃瓜肉片、一份炒青菜,外加3兩米飯,總共4.95元。
在該校百果苑食堂里,記者詢問了10多名大學生,他們均表示9月份剛開學時食堂漲過一次價,但漲幅不大。部分大學生認為飯菜分量有所下降吃不飽,“米飯價格雖然沒變,但現在的3兩最多相當于以前的2兩,不太夠吃了。”
在食堂門口,記者發現,9月份樂山師范學院飲食服務公司學生食堂貼出了飯菜價格的調整說明,解釋了調價背景和原因,詳細對比了食品原材料成本市場價格,羅列了部分菜價調整情況。大學生對食堂的這種做法表示歡迎。
回應:飯菜“縮水”請投訴
11月22日,樂山師范學院后勤集團總經理王學慶表示,“每個食堂的飯卡充值處,都公布了投訴電話和投訴郵件,如果同學們發現飯菜分量‘縮水’,可直接投訴。”王學慶說,他至今未收到過此類投訴電話或投訴郵件。“今年之內,我們不準備調價。積極應對物價上漲,穩定菜價是工作重點。”
王學慶說,后勤集團每月都會對下屬食堂的經營成本進行審計,要求其直接原材料成本必須達到總成本的75%以上,并由學校委派到后勤集團的財務人員直接負責審計,一旦發現食堂“偷工減料”就會嚴處。
對策:嚴控工資成本占比
面對物價上漲,經營成本增加,同時又要保證食堂價格不變,差價如何解決?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采取增加補貼、嚴控人工成本、基地直接采購等多項措施來實現“暫不漲價”。
今年10月,樂山師范學院特別出臺“能源補貼”政策,追加食堂補貼50萬元。王學慶說,后勤集團還有條硬性規定,即要求學校各個食堂的工資成本不得超過營業額的17.8%。
“目前,上漲費用主要由學校自己消化。”樂山市五通橋竹根職業中專校校長周云清說,除了米、肉、油等需要定點采購的原材料,樂山的院校都直接去基地采購蔬菜以減少流通成本。
編輯快評
應對菜價波動須有長效機制
平時本不買菜,只偶爾買點鮮玉米,自從發現玉米價格從每斤3元升到4元,就悄悄把每月交給岳母的伙食費漲了200元。
詢問正讀初二的兒子,校園里的午餐受到菜價上漲的影響沒,回答是:菜的分量比上學期少了。
對我來說,菜價上漲還能承受,但物價上漲的壓力不斷沖破校園的“圍城”令我心憂,實在很擔心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們,會不會因為菜價肉價上漲而造成營養攝入不夠。可以想象,一方面,學生的每月伙食費有嚴格的管理規定,不能說漲就漲;但另一方面,學校的經濟能力也是有限的,能使出多大的行政干預,避得開市場漲價之鋒,保得住菜品質量數量不減呢?
作為一個家長,我當然希望學校能在菜價大漲之際及時采取有效應急措施,如減少采購環節、節約人工成本、減少漲幅太大的菜品供應量等變通辦法。但是,我同時也深知,這類“挖潛”的辦法畢竟作用有限,“治本”還需有長久之策。所以盼望相關部門未雨綢繆,嘗試建立校園食堂應對菜價波動的長效機制,如伙食收費及時隨市場調節機制(同時輔以對困難學生發放臨時菜價補貼),建立食堂菜價調節金以豐補歉等等,以保持校園食堂里菜好價宜。(信息來源: 四川在線-四川日報 實習記者 張嵐 楊國慶 本報記者 龐瑩 劉若辰)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