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鄧雙鎮中心幼兒園的四周是水稻田和玉米地,全園建筑面積2378平方米,共有300余名幼兒,幾乎都是農民子女。據介紹,這樣一所設備齊全的標準化農村幼兒園的總投入達380萬元。
而在3年前,鄧雙鎮共有4所幼兒園,其中3所是典型的家庭作坊式幼兒園,幼兒規模為20人至50人不等;另一所附設在小學的公辦園也只有100多名幼兒。
鄧雙鎮的變化是新津縣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縮影。2007年,新津縣在四川率先啟動了鄉鎮中心幼兒園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到2008年4月,總投資3842萬元,新建標準化幼兒園7所、改擴建5所,建筑面積21214.13平方米,實現每個鄉鎮有一所標準化的中心幼兒園。
“標準化建設體現政府的主體責任,所涉及的基礎設施、配套工程等費用,全部由市、縣兩級政府買單。標準化建設提高了農村幼兒園的辦園條件,讓農村孩子在現代化的幼兒園中享受優質教育。”新津縣縣長巫敏說。
目前,新津縣有幼兒園32所,其中公辦幼兒園22所,民辦幼兒園10所,公辦園入園幼兒占入園幼兒總數的85.5%,基本形成了以公辦幼兒園為主體、民辦幼兒園為補充,公辦與民辦相結合的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格局。為真正實現教育惠民,新津縣教育局、物價局共同出臺文件,對標準化幼兒園實行平價收費政策,規定幼兒每期(以5個月計)的教育費、管理費不超出650元,讓農村幼兒共享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帶來的成果。
新津縣教育局副局長李付才告訴記者,鄉鎮標準化中心幼兒園建設完成后,縣教育局制定了具體的考核方案和考核細則,對全縣幼兒園實行統一考核、分類指導、星級管理,進一步促進各級各類幼兒園的全面達標、升級。在編制緊張的情況下,新津縣采取從高等院校、面向社會等形式招聘幼兒教師,工資由財政解決,從而改善幼教師資結構,提高幼教科研水平。此外,教育局對民辦幼兒園嚴把準入關,不斷提高辦園標準和辦園質量,民辦幼兒園由標準化建設前的20所縮減到目前的10所。
新津縣教育局局長馮仲祥說:“目前,新津縣正在認真貫徹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發展學前教育‘基本普及學前教育、明確政府職責、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三大任務,深化學前教育建設管理模式,積極探索農村學前教育發展機制,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推進縣域學前教育的均衡優質協調發展,最大限度地提供優質學前教育。”
據悉,成都市目前正全面推廣新津縣的鄉鎮中心幼兒園標準化建設經驗,224個鄉鎮(街道)都將建成1所標準化中心幼兒園,讓農村孩子在現代化的幼兒園中享受優質教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