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一段鄉情的接力在冬日的南寧上演。
9年前,從江西農業大學畢業的張秋文,放棄了沿海城市的工作機會,參加了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到集老、少、邊、山、窮、庫(區)為一體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蘭縣從事志愿服務。兩年服務期滿后,對老區人民的情誼讓他在東蘭扎了根。
9年來,張秋文通過網絡平臺,籌款1200多萬元,資助了1298名貧困學生,組織捐建了15所小學。他還自掏腰包資助7名貧困生完成學業。他為建設壯鄉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打動了八桂鄉親,獲評為首屆廣西青少年榜樣。
讓張秋文沒想到的是,在今天舉行的首屆廣西青少年榜樣表彰會上,給他頒獎的“嘉賓”正是他當年資助過的大學生韋云。2011年從百色職業學院畢業后,韋云也參加了西部計劃,回到家鄉東蘭從事志愿服務。“張秋文就是我的榜樣,我的根就在東蘭,我要為改變家鄉做點事。”韋云說。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進一步推動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今年3月,團廣西區委聯合自治區文明辦、自治區綜治辦、自治區教育廳、自治區民政廳等單位啟動了首屆廣西青少年榜樣評選活動。
和以往的評選不同,此次評選通過群眾推薦,大眾投票等環節產生,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的關注和參與,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在民眾選出的11名首屆廣西青少年榜樣中,有在洪水來臨時用肩筑起生命階梯的“橋兄弟”農本豪、譚忠能,本科時就拿到6項國家專利的劉仁路,捐獻器官感動中國的何玥,八年如一日背殘疾同學上學的陳金蘭,扎根西部建設老區的張秋文,以父為榮的“十佳少年”陸瑩瑩,建設新農村的碩士女村官梁麗娜,見義勇為的“敢凍超人”黃位彬,邊民心中的活“雷鋒”黃建鋒以及用細嫩肩膀撐起一個家的蔣仕萍。
“他們身上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感人事跡,都是一些平凡人的平常小事,但他們的堅持、勇敢、敬業和擔當才是最打動人的地方。我們搞這個活動就是要評選出這樣一批讓人能看得見、摸得著、信得過、學得到的青少年榜樣。”團廣西區委負責人說。
為了體現這一宗旨,今天的表彰會現場,給這些青少年頒獎的人并不是各級領導,而是榜樣們幫助過的群眾或親友。給陳金蘭頒獎的正是她幫助過的殘疾同學的媽媽,給陸瑩瑩頒獎的是她駐守祖國邊境界碑的父親,給蔣仕萍頒獎的正是見證了她成長的班主任。
“這些來自身邊的榜樣的經歷讓我很受觸動,也許我不能像這些榜樣一樣做的那么好,但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給家人、朋友的全身心的支持,這是我所力所能及的事。”頒獎現場,廣西藝術學院大學生小李對記者說。
在表彰會最后,廣西青少年榜樣基金為每一位首屆廣西青少年榜樣頒發獎金兩萬元。據了解,為了樹立、表彰和宣傳各行各業涌現出來的青少年榜樣,用榜樣的力量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2012年9月,團廣西區委、廣西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專門創立了青少年榜樣基金。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