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治區教育廳下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幼兒園辦園基本標準》、《廣西壯族自治區示范幼兒園評估驗收標準(修訂)》、《廣西壯族自治區幼兒園保育教育常規管理暫行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學前教育機構審批管理辦法(試行)》等4個通知,對今后新建幼兒園的辦園基本標準、新老幼兒園的示范園評估等作出了新規定,如今后新建幼兒園規模最多不超過12個班360人等。
基本標準 每班定額比過去減少5人
據了解,目前廣西各幼兒園主要遵照的是國家的教育法、《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工作規程》等規定進行管理,自治區教育廳方面表示,此次出臺廣西辦園基本標準,是近10年來廣西首次根據新時期情況,出臺的地方性政策。今后新建的幼兒園應按這一標準來辦園,現有的幼兒園則可以以此標準為努力方向。
新出臺的幼兒園辦園基本標準,對幼兒園規模和班級人數有明確規定。即規模最少不低于6個班180人,最多不超過12個班360人。
在班級人數方面,政策規定,小班(3~4周歲)為21~25人;中班(4~5周歲)為26~30人;大班(5~6周歲)為31~35人。
“班額數和辦學規模的要求都瘦身了,”南寧市第四幼兒園的陸園長找出了一份材料,此前幼兒園在辦學規模上,“辦園規模9~15個班為宜,設大、中、小班,”就已達到自治區示范幼兒園的相關評估標準,而現在,新政規定的幼兒園規模不超過12個班。
在班額上同樣每班減少了5人,過去,小班每班幼兒數25~30人,中班30~35人,大班35~40人就已達到自治區示范園的相關評估標準。但根據新政,即使一所幼兒園不參評示范園,在班級人數的規定上,對比上面的班額數,每個班也減少了5人。
另外,辦園基本標準中對園舍面積定額等都有詳細規定。
提高門檻 廁所蹲位不足評不了示范園
自治區教育廳方面表示,廣西原來的自治區級示范性幼兒園標準是2002年出臺的,如今已過去11年,因此此次發布的關于幼兒園的4項新政中,其中一項就是新修訂的自治區示范幼兒園評估標準。評估滿分是1000分,過去950分就可通過自治區示范園的評估,而新標準出臺后,達900分就可通過評估。達標分值下降了,但不意味著評示范園更容易。
對照原來的評估標準可以發現,新標準要求更高更嚴也更細致。比如新標準增加了參評自治區示范性幼兒園要辦園3年以上的規定;在辦園條件一項,新標準要求“每班配有幼兒園盥洗室使用面積不少于15平方米,并有水龍頭6個以上,廁所蹲位6個以上”;而按原標準,每班有4個廁所蹲位就已達標。此外,新標準還單列了教師的職業道德、崗位能力等進行考核。
另外,廣西新出臺的幼兒園辦園基本標準還首次提出“提倡男女分廁”。“目前只有一些新建幼兒園能做到男女分廁,現有大部分幼兒園只能做到蹲位間有隔板。”一位幼教界人士如是評價道。
教學要求 教幼兒加減法不能超出20
為了與小學學習“接軌”,以往部分幼兒園往往會在孩子上大班時提前教一些小學的內容,如拼音等。此次廣西出臺的新政,將教育部去年出臺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相關要求納入了規定中。
比如在保育教育常規管理暫行辦法中,就明確規定不得開展和參與違背幼兒教育規律、有損幼兒身心健康的活動;不得進行小學化教學。
再具體些,如幼兒園不得增加小學課程范疇內諸如珠心算、拼音、寫字、大量的識字背誦、20以外加減法等教學內容,不得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不允許進行任何形式的測驗和考試。禁止在幼兒園從事違背教育規律的實驗和活動。嚴禁使用小學教材和不規范用書,防止和糾正“小學化”傾向等。
規范起名 辦園不能隨便掛“國際”二字
部分幼兒園在起名時,為了好聽,掛上了某某國際幼兒園的牌子,但今后,幼兒園辦園門檻就更嚴了。
廣西試行的學前教育機構審批管理辦法中,對學前教育機構名稱念起了“緊箍咒”,規定“不得帶有與實際不符或者易產生誤導作用的詞語”,不得冠以“中華”、“中國”、“全國”、“國際”等或其他超出本地區行政區劃的區域字樣。學前教育機構對外用名必須與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同意的名稱一致。”
延伸報道:班額減少會否加劇“入園難”?
今后,新辦一個幼兒園,規模不能超過12班、360人,這個規模是如何制定出來的?針對廣西幼兒園新政出臺背后的一些疑問,昨日,記者請此次廣西幼兒園新政制定專家之一,廣西師范大學教授、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侯莉敏進行了解答。
問:12個班的辦園規模是如何確定的?
答:過去,國家對幼兒園的管理規定中,有小班、中班、大班班級人數的規定,但沒有對整個幼兒園辦園規模作出明確規定。
目前教育部對幼兒園的建設標準等多項政策正在制訂中,其中就明確了幼兒園的辦園規模。廣西此次發布的辦園基本標準為:6班,180人;9班,270人;12班,360人。就是根據教育部的最新規定制定的。
至于幼兒園辦園規模不宜過大的問題,在教育部即將出臺的幾個文件中也都有所體現。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從保護幼兒的角度考慮,幼兒園應具福利和教育雙重性質,應該有家庭式的溫馨,規模不宜過大。
問:班額減少會加劇城市“入園難”嗎?
答:過去廣西學前資源少,從讓更多孩子入園,為更多孩子提供服務的出發點考慮,制定出原來的班額,這也是對的。但近幾年,國家給西部地區、給廣西下撥了大量專項經費以發展學前教育,廣西就應該按國家的最新規定來落實班額問題。
為確決“入園難”問題,國家和廣西地方政府想了很多辦法。當前而言,并不是一個幼兒園招上千人,就能解決“入園難”問題。如果招的孩子多了,管理不到位,付出的代價將是慘痛的。事實上,“入園難”也不是幼兒園本身可以解決的問題。目前,廣西教育部門正在考慮如何徹底解決長期存在的“入園難”問題,也在做種種規劃。
問:幼兒園已辦的小小班和學前班怎么辦?
答:自治區教育廳相關人士稱,按國家學前教育的相關規定,幼兒園辦班是小班、中班、大班。目前部分幼兒園根據群眾需要,辦了小小班和學前班,但這些都不是主流,以后,這些班級會逐步減少。
問:幼兒教職員工不得戴戒指?
答:戒指、耳環等首飾都是可能傷害到孩子的利器,不得佩戴戒指是對幼兒園教職員工最起碼的專業要求,也是常識。就跟媽媽帶孩子不能抹口紅、母乳喂養有利孩子健康的道理是一樣的。
要辦幼兒園,應該具備什么條件?什么樣的幼兒園才是好的幼兒園?11月4日,自治區教育廳公布廣西學前教育發展的四大新政,對辦園標準、示范性幼兒園的評估以及幼兒園日常管理等作出規定。參與文件制定的相關專家稱,這一攬子“套餐式”文件,讓幼兒園從“有”成長為“優”變得有章可循。
1在“量”的基礎上求“質”
政策:11月4日,自治區教育廳向媒體公布學前教育發展四大新政,新政策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幼兒園辦園基本標準》(下簡稱“辦園標準”)、《廣西壯族自治區學前教育機構審批管理辦法(試行)》、《廣西壯族自治區保育教育常規管理暫行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示范幼兒園評估驗收標準(修訂)》。一名參與文件制定的教育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廣西曾出臺過幼兒園辦園的相關規定,2002年又出臺了示范園的評估驗收標準,最近國家出臺了《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等一系列學前教育的新政策,廣西的“老政策”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發展的需要,亟需“新政”引領學前教育的發展方向。
現狀:記者從自治區教育廳了解到,目前廣西共有自治區示范幼兒園99所,僅占幼兒園總數的1.3%,離《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當前促進學前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到的“到‘十二五’末,每縣(市、區)應至少建成1所自治區示范幼兒園”的要求還有差距。另據了解,南寧市青秀區80多所幼兒園里,自治區級示范園就有14所。全區情況和青秀區的情況對比,凸顯出我區優質學前教育資源較少、分布不均的現狀。
點評:從2011年開始,廣西開始推行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計劃用3年的時間,新建、改擴建6000多所幼兒園,并在每個街道、鄉鎮至少設立一個社區兒童早教資源中心,實實在在地解決孩子入園難的問題。記者從自治區教育廳了解到,三年行動計劃期間,我區共籌措資金35億元發展學前教育,到2012年底,我區已有幼兒園7554所,自治區級示范園99所。
自治區教育廳基教處副處長覃偉合介紹,與推行三年行動計劃之初相比,我區幼兒園辦園數量和質量都有提升,但目前仍然面臨著學前教育資源較短缺、優質幼兒園分布不均以及部分幼兒園辦學質量不高的現狀,在三年行動計劃的“尾巴”推出四個新政策,就是在“量”的基礎上求“質”,讓辦園從“準入”門檻、幼兒教育該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幼兒園日常管理等各個環節都變得有章可循,向管理要質量,推動更多的達標園、優質園成長,讓適齡的孩子不僅有幼兒園可上,還盡量能上到好的幼兒園。
2小班最多25人,大班最多35人
政策:小班(3~4周歲)21~25人;中班(4~5周歲)26~30人;大班(5~6周歲)31~35人。
現狀:“大班額”是幼兒教育中,家長和教育界人士都很關注的焦點,這很直接地影響到孩子能享受到的教學資源。雷女士的孩子在南寧市一所示范性幼兒園上中班,班上38個孩子“分享”兩名教師和一名保育員,“這是孩子最多的一個班,所有人都想進入師資好的班級”。對于班額超員,雷女士已見怪不怪。
班額配比超標的現象在城市周邊和鄉鎮地區的幼兒園表現得更為明顯。區直第三保育院園長胡明參與了政策的制定,她介紹,在以往參與幼兒園考評的過程中發現,由于幼教師資缺乏,在城市外圍的一些幼兒園里,一個班的人數常常達到40人甚至更高。胡明印象較深的是,在某鄉鎮幼兒園里,一個班有60個孩子,卻只能配備一位教師,沒有助教和保育員。
點評: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幼兒教師培訓中心主任李艷榮是參與政策制定的幼教專家,她介紹,限定班額配比,按規定配備教師和保育員,使得保教人員能關照到每個孩子的個性差異,進行差異化教育和引導,因此,班級人數及教師(保育員)配比非常重要。多名教育界人士告訴記者,教育部出臺的《幼兒園工作規程》和《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范》對幼兒園小中班的人數規定就是小班不多于25人,中班不多于30人,大班不多于35人。相對于全國的普遍情況,廣西的學前教育資源更為緊張,過去在幼兒園評估的實際工作中,根據廣西的“區情”,專家會把“標準”放寬到比“國標"多5人(即小班最多可30人,以此類推)。現在頒布的“辦園標準”嚴格保持與“國標”一致,雖是一個小小的數字,卻顯示了廣西向“大班額”開刀的決心。
3一人一床,男女分廁
政策:寢室宜分班使用,每生一床。若需使用雙層床,應配備固定式雙層床,總高度不應高于120cm,四周設不低于30cm的護欄。
廁所設立蹲位6個以上,廁位之間設隔板及幼兒扶手,提倡男女分廁。
現狀:在新政推出之前,記者在廣西某鎮的公辦幼兒園采訪時發現,該幼兒園雖然設有獨立的寢室,但床鋪明顯不夠,午休時,4個孩子擠一張床,共蓋一床被子。而事實上,這是不少鄉鎮幼兒園的現狀,相對于村級幼兒園而言,有獨立的寢室還是“豪華版”的,因為,一些村里的幼兒園孩子只能在教室的課桌上趴著午休。
市民陳女士的女兒小婷在我區一所示范性幼兒園上小小班,剛入園不久,小婷回家就要求“站著尿尿”,因為班里的同學也是這樣的。后來陳女士才知道,幼兒園的男廁雖然有專門的小便池,但衛生間是按班來分的,差不多每班配備一間廁所(多個蹲位),男女廁都在里面,女兒就是在那里看到男生是站著尿尿的。
點評:李艷榮介紹,“辦園標準”設定了廣西幼兒園的準入門檻,但其中的各項規定所占的權重不一樣,其中,幼兒園的選址遠離有毒有害環境和垃圾污染區域,必須有活動室、寢室、衛生間等是硬指標,其余的規定有的是“提倡”,有的是允許暫時有差距的幼兒園進行整改。
區直第三保育院園長胡明介紹,“辦園標準”要求孩子“一人一床”,衛生保健環境達標,避免出現疾病時的交叉感染。“男女分廁”是幼兒園建設里一個較新的標準,意在對孩子進行初淺的性別教育。一些民辦幼兒園因為近年來才建設,設施較新,已能完全達到男女分廁的要求。不過一些設施老舊、落后的幼兒園也有自己的辦法:在同一座廁所里,用隔板區分男女區域,男孩女孩分批如廁。在男孩的如廁區,特別掛上小吊桶,供男孩使用。
一名曾參與我區幼兒園現狀調查項目的專家告訴記者,一攬子政策的一些要求高于目前幼兒園的實際,對于幼兒園未來幾年的發展要求有前瞻性和“預設性”,不是所有的幼兒園都能達到這些標準。目前,我區公辦、普惠性幼兒園數量畢竟有限,民辦幼兒園是重要的補充,而一些民辦幼兒園、鄉鎮幼兒園就是“一棟樓”,連消防通道和戶外活動區都沒有,根本沒辦法滿足戶外運動的硬件要求。出臺“辦園標準”的下一步應該是出臺相關的實操細則,看看不達標的民辦幼兒園該怎么辦,如果硬件達不到就“一關了之”,很多幼兒將無園可上。
4堅決防止幼兒教育“小學化”
政策:幼兒園應制訂合理的幼兒一日生活作息制度,每日戶外體育活動不得少于1小時,戶外活動不少于2小時,游戲時間3小時以上。堅決防止幼兒園教育內容、形式和教學方法“小學化”、“學科化”的傾向。
現狀:一名幼教專家介紹,為了追求生源,一些幼兒園被家長意志所“挾持”,仍然將學科教學放在第一位。這樣的情況大多發生在鄉鎮一級的幼兒園。胡明說,一些家長不夠了解幼兒教育的特點,仍以幼兒園教授的課程數量作為衡量幼兒園質量的標準。只有孩子在幼兒園學的單詞多,算數算得準,家長才認可幼兒園的教育。由此導致部分幼兒園在給孩子安排課程時,一整個上午都在教室上課,沒有活動時間。還有一些幼兒園,在師資不足的情況下,開設英語課,這樣的做法適得其反。
點評:相關專家介紹,早在10余年前,幼教改革之初,有專家已提出“一日活動即課程”的理念。幼兒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在三年里學會多少首詩歌,學跳多少個舞,而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在活動中學習。如今,這樣的理念在公辦幼兒園和一些民辦幼兒園都已廣為接受。作為保育教育的管理規定明確下來,意味著這不僅是作為教育理念“提倡”,而是作為“標準”必須這么做。
據了解,在區直第三保育院,孩子們每天除吃飯、睡覺外,2/3屬于游戲時間。每間教室分別設置有模擬銀行區、醫院區、閱讀區等,孩子們可在模擬真實社會的環境下學會各種常識。在教室里玩累了,幼兒園還會為孩子們安排超過1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讓孩子們身心得到放松。在南寧市直屬機關保育院,孩子們被要求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擦桌子、拉窗簾、飯后收拾碗筷等。幼兒園希望能將教育滲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