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家境貧困的廣西北流高三考生陳俏驚喜地收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同時還迎來另一個驚喜——北流獎學助學協會提供的10萬元助學金。對她而言,金榜題名并非易事,能夠順利完成高中學業,完全得益于北流民間慈善捐助機構的資助。
北流是廣西東南部的一個縣級市,近些年來民間公益慈善事業風生水起:成立全國第一個鄉鎮級慈善機構,成為廣西規模最大的民間基金會、廣西民間捐資助學最多的縣(市)……
走進北流市第二中學,看到的是兩棟充滿現代氣息的新教學樓和公寓樓,教室配有電腦、宿舍備有熱水,學校的硬件軟件設施十分齊全。學校校長覃樹瑩告訴記者,這兩棟新樓是北流市的一群熱心企業家自發捐助的。“原來的宿舍大都是磚瓦房,硬件設施跟不上,特別是住房、教室不夠,現在我們學校已經能夠容納3000多名學生,相比以前翻了一倍,南北片的學生都愿意到這里求學。”覃樹瑩說。
曾經在北流二中上學的企業家田振華,在母校120年校慶時第一個帶頭捐出了30萬元。在他的帶動下,當年北流二中共籌集到了800多萬元資金。看到如今學校的新面貌,田振華感到很欣慰。
北流二中的變化只是當地教育公益的一個縮影。2006年1200多名貧困大學新生引起了北流市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不讓一個貧困大學生失學”,北流市從此掀起了民間捐資助學熱潮,一批北流籍企業家成為捐資助學的主力軍。
2007年1月,北流市正式成立獎學助學協會,并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發動社會各界人士公益助學。幾年來,“不比財富比愛心”成為北流的一種社會風氣。協會成立至今,全市民間慈善義捐投入辦教育的資金達9000多萬元,其中辦學資金7000萬元,助學資金2000多萬元。到目前為止,該協會共資助貧困家庭中小學生、大學新生超過19600人次,發放助學金累計達1730萬元。
此外,獎學助學協會還通過開展捐資助學活動,籌資新建了學校16所,改善了150多所學校的教學條件,校舍維修改造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北流市清灣鎮初級中學近兩年來,通過公益慈善募捐等方式,共投入3000多萬元用于改善校園環境。目前,該校校園環境優美,被譽為“廣西公益助學第一校”、“廣西最美鄉村學校”。
在當前公益慈善事業正遭遇信任危機的大背景下,地處桂東南一角的北流市為何能調動起民眾特別是慈善企業家們旺盛的參與熱情?
“秘訣就是做到真正的‘陽光慈善’,由民間機構全權管理使用善款,政府部門只起監督作用而不直接插手,從而保證善款管理的獨立和透明,做到專款專用,最終構筑起堅實的社會信用。”北流市委宣傳部部長羅銘進說。
已運行6年之久的北流獎學助學協會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協會章程以及實施辦法、實施方案、實施細則等,嚴格執行申請、初審、公示、審核、評議、批復等環節,公開接受社會各方監督。在北流民間慈善業有一個嚴格執行的規矩——每一個捐款人都能查到自己所捐善款的流向和扶助對象,也可以與對象直接聯系,從而保證善款不被挪用。
事實上,除了獎學助學協會,北流還有很多社會團體、社會人士參與捐資助學。北流市委書記呂劍楓說,當地民營經濟發達,僅在外經商創業人士總會就有1500多名會員,有眾多的企業家做支撐,加上當地尊師重教、樂善好施等傳統文化氛圍濃厚,當地公益組織因此蓬勃發展。
北流市教育局局長李如權說:“迄今為止,北流市捐資助學獎學金累計籌集到民間善款9000多萬元,這些資金一部分用于校園建設,一部分用于幫助貧困學子完成學業,受益的學生達到20多萬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