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廣西藤縣古龍鎮陳平村小學陳山分校的幼兒班里,孩子們的課桌里都放著救生衣。在這里上學的20多名孩子每天都得自己撐著竹筏,渡過約500米的水面去上學,而他們當中最大的只有10歲,最小的也只有4歲左右。
記者了解到,廣西藤縣陳平村小學陳山分校是藤縣古龍鎮陳平小學的一個教學點,自從1973年大壬水庫建成后成為庫區學校。學校開設有學前班、一至四年級的復式教學班,現有在校學生62人,教師3人,其中水庫對岸拿龍自然村上學的學生有22人。
也就是說,這22名學生如果撇開水庫繞道行走,每趟得多走4公里的鄉村公路,每天兩個來回得多走16公里才能完成一天的正常學習。所以為了節省時間避免上課遲到,這20多名孩子每天都得自己撐著竹筏,渡過約500米的水面去上學。這些孩子種年紀最小的僅四五歲,最大的僅有10歲左右。 一些村民反映,時間久了,也有孩子掉進水中,但孩子們大多都會游泳,目前沒有出現傷亡情況。由于坐在竹筏上時常碰水,孩子們一年到頭穿的都是涼鞋或水鞋,到了冬天就特別冷。
記者了解到,近年藤縣政府投資230多萬建成的環水庫岸邊至陳山分校的約4公里的鄉村公路,這20多名學生其實可以正常從該鄉村路去上學。 當地教育等部門表示,一貫來均強調學生不能乘竹排上學,但有時因部分家長安全意識不強,貪圖方便走捷徑讓孩子乘竹排上學。
在汛期,鑒于部分學生家長安全意識淡薄依然使用竹排上學的實際情況,學校從安全角度考慮為學生購買了救生衣。但校方還表示,這終究不是一個好辦法,希望相關部門能配備校車或比較大的船,再雇請一名司機或船夫。
此外,藤縣政府也采取了相關措施,保護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和解決上學難問題。該縣將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家長和學校三方面安全教育和管理;擬立即租借當地民房作為教學點,安排教師到點上課,杜絕學生乘竹排去上學的可能;將組織交通、水利、移民、交通、發改、教育等部門9月8日到陳平小學陳山分校現場辦公,聽取當地群眾意見,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措施辦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