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新高考 如何應對“選考”送您6條錦囊妙計
“寧波教育大講堂”首場公益講座———《適應高考招生改革:高中生的態度和行動》在寧波大劇院火熱開講。
我省新高考改革權威專家、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副院長劉寶劍詳細地解讀了浙江高考改革新政,并針對家長和學生們最為關心的“選考”問題,授予六條科學應對的“錦囊妙計”。
新高考,您了解多少?
浙江省新高考招生改革試點方案已經公布了50多天,可是,學校、家長和學生仍對其中的一些問題不甚了解。昨日,大劇院內座無虛席,1000多名聽眾帶著問號來聽講座,他們中有校長、老師,更多的是家長和學生。大家邊記筆記,邊仔細地拍下專家講座中播放的每一張PPT,準備回去進一步消化,個個都成了認真學習的好學生。
“關于新高考,大家都了解了多少?”劉寶劍首先現場做了幾個小測試,他問道,“普通高中學生要想獲得畢業證書,學業水平考試所有科目都必須及格嗎?”
臺下議論紛紛,有說必須都及格,也有回答說可以有不及格的,而專家公布的答案讓聽眾很出乎意料,“根據現在的政策,允許有一科不及格,就可以拿到畢業證書,但兩門以上不及格就不可以了。”
第二個問題:“我省2014級學生參加高考時,其中有的科目是由考生選擇的,可以被選擇的科目有哪幾門?”
2014級學生正是高考新政下的第一屆考生,聽眾們對語文、數學不能選擇這一點是明確的,但英語是否能選擇卻意見不一。為此,專家進一步解釋道:“其實外語是可以選的,但外語選擇的含義為語種的選擇,高考外語有英、德、日、法、俄和西班牙等6個語種,只要選擇其中一種。此外,就是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這七門課中選擇三門。”
關于選考,現場授妙計
劉寶劍介紹了浙江四種考試招生模式,并詳細介紹了其中的統一高考招生模式。他說,新高考是利好與挑戰并存的,“學業考試進了高考,有利于平時學習,分解了高考,但學生們三年都很緊張,心情并不輕松;科目可以選擇,有利于學生考其所長,實質公平,但學生課程沒學完,選擇時會糾結。”
的確,了解到,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和考生,當前普遍最為糾結與苦惱的問題就是如何選考,七門選考科目中到底選擇哪三門?這些科目又將如何合理安排考試時間?不參加高考的科目又該怎么科學應對?
對此,專家現場介紹了六條錦囊妙計,比較有操作性,很多聽眾表示回去后值得參考。
其一,他建議大家要全面了解高考招生的政策規定,弄清自己有哪幾條升學通道,今后喜歡或擅長從事哪些工作,想讀哪類專業和學校,高中階段應當做好哪些準備。他說了一條很實用的方法:“學生畢竟只有十六七歲,對未來要做什么并不非常清楚,但很多人最起碼知道自己不喜歡做什么,先可以進行排除法縮小選擇范圍。”
其二,學生在老師、家長的幫助下,了解高中課程設置和學科特點,采用“排除法”、“漸進式”、避短揚長,及早確定高考選考科目,制定各科學習和報考計劃。他說:“定得越早越好,三年中按計劃學習,更加有效。”
其三,具體操作辦法:“三年中可以這樣大致安排:高一熟悉各科特點,確定兩門‘不選’(指不是參加高考的學科)科目,并適當增加時間;高二上學期報考兩門學考,高二下學期再報兩門學考,力爭‘首考如愿’;高三上、下學期可報考語數(含學考)外和三門選考;四門學考的第二次考應在高三上學期結束。”
其四,他特別指出:“很多人在選擇時會患得患失,但一旦做出選擇,就不要懊悔,不要在乎別人的評論。因為選擇本身就是一種權衡、取舍,有得也會有失,沒吃到的蘋果未必一定就甜,要學會坦然面對,敢于擔當,迎接挑戰。”
第五條建議是:不要給自己設定過高、過細的成績目標,不要指望選擇報考時機來“碰運氣”,考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就應當滿意;萬一成績不是很理想,要盡快克服負面情緒,調整好心態,集中精力把后面的學習搞好。
最后一條,他認為,學生要主動與老師、家長和同學溝通交流,還要適當關心高校人才培養和經濟社會發展,拓寬視野,豐富閱歷,以便更好地找準定位、自我發展、服務社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