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合作辦學工作會杭州召開
50位校長杭州追“偶像” 教育家顧明遠:要用放大鏡看學生的亮點
上周末,2014年度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合作辦學工作會在北京師范大學附屬杭州中學召開,來自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39個市區的600多名教育界的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分享教育心得,交流教改思想。
據悉,北師大在全國有50所附屬中學,在浙江省內只有兩所。自2010年以來,北京師范大學已經連續五年舉辦基礎教育創新論壇,論壇是在基礎教育合作辦學的基礎上,不斷延伸拓展的成果已經成為聯動區域覆蓋全國的高水平的品牌性的研討活動。今年,借著北師大附屬杭州中學的落成,這項教育盛會也落在了新校。
除了北師大在全國各地的50所合作辦學學校的校長都來了,兩位教育界的“大鱷”——北師大終生教授、曾任中國教育學會會長的顧明遠教授,以及北師大老校長,現任中國教育學會的會長鐘秉林教授也來了。也發現很有趣的一點,在鐘教授和顧教授發言時,在論壇現場,平時主全校之事的大校長、副校長們都化身成為了“小粉絲”,他們拿出相機、手機、DV對著臺上兩位“偶像”教育家一頓狂拍。
鐘秉林:要辦好每一所學校才能解決擇校問題
“中小學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孩子他在小學和中學階段,接受的教育,養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養成的基本的素質,對于這個孩子今后在大學的深造,乃至工作以后的職業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啟蒙性和基礎性的作用。”鐘秉林教授把中小學教育提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他說,中國的免費義務教育已經全面實施,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的教育在加快的普及,職業教育在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大眾化發展階段。入學難的問題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根本的緩解,但是,目前我們面臨新的主要矛盾,就是上好學難。
鐘秉林談了芬蘭教育的例子。芬蘭基礎教育發展的質量水平、公平、均衡化在世界上是位居前列,中國各地都有教育代表團到芬蘭考察基礎教育,到了芬蘭大家問的最多的是是怎么解決中小學上學的擇校問題。芬蘭人這么回答:第一中國所謂的擇校問題不是孩子的擇校,是家長在擇校;第二,芬蘭的老百姓都認為,我們周邊的學校,家附近的學校就是芬蘭最好的學校。“這個故事給我們一個啟發,就是要努力拓展優質教育資源,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鐘秉林說。
為了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多年前北京師范大學就開始了探索和努力。漸漸的,北師大全國范圍內基礎教育合作辦學學校從1所擴展到了50所,基礎教育合作辦學的平臺越來越寬廣,北京師大將自己在教師教育、學科教育方面的優質資源輻射到全國。了解到,目前,不少地區的北師大附中、附小都已在當地教育示范和引領作用。
顧明遠:用放大鏡看學生的亮點,別用顯微鏡去找學生的不足
85歲高齡的顧明遠教授銀發蒼蒼,但是一落座他依然神色飛揚。一落座他就開起了玩笑,“別看我這么大年紀,有的學生走路還不如我快。”
“有的人問我,你今年85歲是怎么養生的,我說我現在不鍛煉,但是年輕的時候要鍛煉,我年輕的時候喜歡踢足球,晚上不到天黑不回家。現在孩子一天到晚做作業,到長大了再去鍛煉,那已經來不及了。”顧明遠非常關注學生們的身體狀況,”我們的孩子現在的身體健康,體質不很好。大學招生以后有一個大學體育測試,學生引申向上有好幾個學生一個都做不到,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
顧明遠還給在座的老師們提了四句話,勉勵他們成為一位教育家: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教書育人在細微處,學生成長在活動中。他說,有些家長也不知道怎么愛孩子,以為吃的越好就是愛他,或者讓他學的越多,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就是愛孩子。“我覺得不完全對,愛孩子首先要愛要信任,要相信每個學生,相他們都能愿意進步、都能成才,
顧明遠認為,教師還應該了解孩子的需要、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過去的教師往往不找原因,首先就是認定就是學生犯錯誤了,但這也是學生最難以接受的說法。
“往往,不能溝通主要還在于我們大人,家長、老師,因此我們要善于和老學生溝通,要傾聽孩子的話,還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不要偏愛。”顧教授呼吁,“愛孩子最根本的一條是尊重孩子,尊重學生的人格,不污辱,不說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話,我們用放大鏡來看我們學生的亮點,學生的優點,不要用顯微鏡去找學生的不足,學生的缺點,這樣才能叫做愛孩子。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