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50個工作坊 開設網絡專欄 輻射農村教師
廣西特級教師組團“送教下鄉”
廣西柳州市三江縣民族實驗學校美術教師楊丹領銜的“特級教師工作坊”去年10月成立,很快,工作坊參與者、同樂鄉中學教師韋江鳳主持的“侗族民間剪紙進課堂”,就成為柳州市非物質文化傳承點。為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揮特級教師的輻射帶動作用,廣西還組織特級教師和專家“送教下鄉”。
據了解,從去年10月起,廣西打造成立了50個“八桂特級教師工作坊”。工作坊由自治區教育廳提供專項經費資助,每個工作坊由7至10名成員組成,成員中至少有一名農村學校教師。據廣西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打造“特級教師工作坊”,不是將上課課件、論文、評析等簡單地在工作坊掛一掛就行,而是要把工作坊作為一個交流平臺,讓教師充分分享教育教學的最新經驗和成果。
來自武鳴縣的農村教師陶雪清用“天地很大”來形容自己加入工作坊的感受。陶雪清說:“雖然同樣是上英語課,但城里來的特級教師可以用全英文教學,而我大多數時候還得用中文輔助教學,這讓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在工作坊中,一些名師的教學心得、奮斗足跡也常常帶給我很大啟發。”
語文特級教師、來賓市忻城縣實驗小學副校長黃愛文在工作坊中獨創了一個欄目——“聊課花絮”。老師上課時,先讓學生自學教材,然后老師再與學生聊已懂的知識、學生想不明白的問題,一起研究,最后由老師點撥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黃愛文的“聊課”模式,讓工作坊里的農村教師耳目一新。“學習了黃老師的‘聊課’模式后,我的教學質量明顯提高了。”工作坊參與者、忻城縣古蓬小學教師藍以蓬說。
同時,自治區教育廳還在廣西特級教師家園網上開設“八桂特級教師工作坊”專欄,下設“活動日志”、“教學切磋”、“課題研究”、“課程改革”、“成果交流”、“專家點評”等板塊,及時記錄下工作坊的工作動態以及成員的課題研究心得與成果,各工作坊還組建QQ群,一同研討教研課題,充分交流教學心得。
為進一步發揮特級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去年11月,廣西教育廳委托廣西師范大學共組織了廣西各地市中小學21位特級教師和學科骨干教師,分3個組奔赴鳳山、巴馬、南丹等11個縣,開展“送教下鄉”活動,教學覆蓋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5個學科。同時,廣西教育廳還以“特級教師示范課+反思+互動+專家點評”的形式,面向河池、百色等5個市以及東興等8個邊境縣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大面積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共有1.5萬名農村中小學教師參與。
在“送教下鄉”活動中,許多邊遠山區的教師凌晨5點鐘起床,步行兩三個小時趕到縣城,也要聽一下特級老師的示范課。一名農村教師說:“一直以來,總覺得特級教師的門檻太高,我一個普通的農村教師很難企及。這次我終于有機會在現場聽到特級教師精彩的示范課,感觸很深。真希望這種‘傳經送寶’活動能經常開展,不斷為我們山區教師帶來新理念、新方法、新信息。”
最近,隨著自治區教育規劃綱要的頒布,廣西又提出,要以名師培養計劃為龍頭,以“特級教師工作坊”為特色,大力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構建自治區、市、縣、校四級骨干教師梯隊。以農村教師為重點,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師專業化水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