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采訪獲悉,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廣西壯族自治區勞動力總量供大于求、勞動者素質與經濟發展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仍然突出,為切實提高勞動者素質使其與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自治區出臺相關政策以完善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
相關負責人介紹,完善職業技能培訓的重點是健全以市場為導向的職業培訓體系,建立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長效機制。具體內容包括:
鼓勵支持各類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用人單位依法開展就業前培訓、在職培訓、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鼓勵勞動者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對失業人員、符合條件的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參加職業培訓的,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對就業困難人員、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通過初次職業技能鑒定(限國家規定實行就業準入制度的特殊工種),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給予一次性的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區內應屆本科大學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并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給予鑒定補貼。
完善職業培訓補貼辦法,合理確定補貼標準,現行補貼標準不足彌補實際培訓成本的,可提高補貼標準,具體補貼辦法由自治區財政廳、勞動保障廳另行制定。凡是列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原勞動保障部公布的新職業(工種)和與當地支柱產業需要有關的職業(工種)以及全區主要的種養殖業人員的培訓,均納入職業培訓補貼范圍,具體辦法由自治區財政廳、勞動保障廳另行制訂。建立健全職業培訓補貼與培訓質量、促進就業效果掛鉤機制,提高勞動者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和各類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提供培訓的積極性。
完善勞動預備制度,對有就業要求和培訓愿望的初高中畢業生實行3個月以上、12個月以內的預備制培訓,使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或者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積極探索職業培訓項目化運作模式,將補貼資金與項目運作緊密結合起來,提高職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緊緊圍繞建設北部灣經濟區等重大決策,根據當地主導產業、特色經濟、新就業領域的特點和用人需求,以及企業職位需求狀況和人力資源市場需求預測,合理確定培訓項目,開展校企合作,形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的長效化和經常化。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