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杭州青藍小學今年預計招收210人左右
今年杭城公辦小學招生形勢嚴峻 幼小銜接注重習慣培養
近日,在杭城的家長圈里,熱議的話題無不是“幼升小”、“小升初”。本周末,杭城不少公辦學校開放校園,迎接家長和學生到學校進行體驗。
比起“小升初”,“幼升小”的家長們顯得更加迷茫。幼小銜接要做點什么?孩子入學前需要在哪些方面做準備?家長們又要做些怎么樣的心理調適呢?今天我們不妨來聽聽小學校長的意見。
3月29日,杭州青藍小學就以新生體驗課為主題舉行開放日。每位學生可以選擇一節大課和一節小課進行體驗。體驗課程包括繪本閱讀、生活數學兩門大課,有趣信息、神奇現象、快樂體育神秘科學、團隊游戲等小課。
同時,學校還為家長安排了幼升小及招生政策指導的講座。
培養時間觀念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鞋帶不會系,衣服不會脫,吃東西磨蹭,晚睡晚起……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青藍小學校長婁屹蘭看來,在上小學前統統都要改。
“生活習慣決定學習習慣。”她提醒家長,“上小學后,生活節奏會和幼兒園時不同,一定培養起孩子的時間觀念。學會自己整理小書包;自己脫衣系鞋帶;規定時間內吃完點心等等。”
婁校長還特別強調:“上幼兒園時,孩子的作息可能會比較隨性。但上小學以后就不能這樣了。家長要提前調整孩子的作息。”
她建議:“幼小銜接階段家長可以每天在孩子從幼兒園回來后,花5分鐘讓孩子練下字,提前感受下小學寫回家作業的感覺。”
“丟沙包”訓練專注力 入學前起碼認識400字
在培養好生活習慣的同時,學習習慣也要同步養成。婁屹蘭提醒:“家長要培養孩子獨立作業、專心聽講、正確寫字、每天閱讀的習慣。”
特別是專注力的培養,不少家長也紛紛表示自己孩子“無法集中精神。”婁校長給出一個訓練專注力的小方法:丟沙包。家長丟孩子接,反復訓練。從大沙包到小沙包,訓練孩子眼睛和大腦對一點的注意,從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對于不少家長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的培訓班,婁校長表示可以理解家長的心情。但她認為,入學前的銜接性培養,主要以行為習慣為主。對于拼音這類知識的學習,她建議還是在入學后接觸來得更系統和準確。
不過她特別強調,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還是需要的。她建議家長每晚8點讓孩子上床,在床上花一小時的時間陪孩子閱讀故事。孩子入學時,最起碼認識400字。
公辦小學招生形勢嚴峻 青藍保持小班教學特色
據了解,青藍小學去年計劃招生人數在150人左右,但實際招收人數遠超過計劃人數。從今年調查的情況看,預計人數會比去年還要多,招生形勢嚴峻。
杭州青藍小學一直推行小班化教學,為確保提供最好的小班化教育。據悉,今年青藍小學預計招收6個班,每個班人數控制在35人左右。報名時間預計在2014年6月21日——22日。
本學區新生入學須知:什么是“一表”、“二表”、“三表”生?
一表生:
戶主、房主均為父(母)親,三人戶口在一起,都在本學區內。(即指戶口本和房產證信息一致,時間起碼在一年以上。)
二表生:
孩子出生時戶口就在本學區,父(母)戶口一直未動,而房產卻為祖父母(外祖父母)者。(即指戶口本和房產證信息不一致。報名時需要提供父(母)另一方的戶口及房產證明。)
三表生:
戶主、房主都為祖父母(外祖父母)者,父(母)外面有房。(即指戶口本和房產證信息都為他人,報名時需提供另一方的戶口及房產證明。)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