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當時針劃過12點,不少大學的學生宿舍依舊燈火通明,“夜貓子”們似乎越夜越精彩,刷微博、玩網游、逛淘寶……
大學生的晚睡現象已肆意蔓延,“夜貓子”化身“起床困難戶”也是司空見慣。他們往往踩著第一節課的鈴聲沖進教室,或者是直接爽快地逃掉第一節早課惡補睡眠。
為了讓學生調整健康的學習作息時間,這兩天,浙江工商大學刮起了一股早起晨讀風,晨讀簽到送早餐、操場掛橫幅“多早起,少淘寶;要跑步,別賴床”,激起新一輪的晨讀熱情。
一份蔥油拌面拯救難早起的“特困戶”
早晨7點不到,學校樹人廣場上已出現了200多人一同早讀的盛況,人頭攢動,書聲朗朗。
從3月17日開始,浙江工商大學官方微博中心推出了“你晨讀,我送早餐”的活動,吸引了不少學生參加,每輪晨讀活動簽到達到三次以上的學生都可以免費獲得營養早餐,每份早餐包括蔥油拌面和一個荷包蛋。
活動的第一天就吸引了近百名同學前來晨讀。來自工商大學計算機專業大三學生裘煉杰說,沒參加這個活動前是晚上12點之后睡覺,第二天8點起床。自從報名以后要求自己11點睡覺,6點半起床。
“參加這個活動并不是為了免費的早餐,只是為自己找個理由讓自己堅持晨讀。”裘煉杰說,不管晨讀是否有收獲,但早睡早起讓自己一天都精神百倍。
“以前高中老師管的嚴,每天都起得很早。上大學后突然沒家人管,自然生活作息就不規律了。”來自法學專業大二學生宋炎炎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與其晚上躺在床上刷朋友圈,還不如早點睡覺,第二天可以晨讀半小時,多記幾個單詞。
這個活動的發起者是官博中心成員趙詩雨,她說,活動的初衷是為了能讓更多的同學早起,并利用好早晨的學習時間,所以想通過送早餐的活動來帶動大家晚上早睡。
“進了大學,早起晨讀對不少人來說是件有點難的事,很多同學都不吃早餐直接起床后奔到教室,一餓就是一上午。”趙詩雨說,活動只開展半個月,而“免費早餐”其實是精神動力,旨在幫助同學們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只要同學們習慣了早起的節奏,之后不用“免費早餐”一樣能早起,相信這也是很多學生持久晨讀的動力。
有學生樂于晨讀,也有學生表示,晨讀需要獨立。來自工商管理專業的陳玲說:“自己就是每天堅持晨讀,三年來沒有停過。不管是否送早餐,每個學生都要有自律的精神,總是要靠外在力量來促成自己,那也是學不成的。”
半數以上學生由于學習時間長導致晚睡
記者在對大學生晚睡原因的調查中發現,100名學生中有40名學生是因為電腦和手機占用睡眠時間,而還有60名學生是為學業和工作的繁忙導致晚睡。
浙江理工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大二的小張在大一的時候因為作業量大而熬夜。“課程多,而且每門課都會作業,多數需要畫圖制作。而白天課程排的滿滿當當,只能利用晚上的時間完成作業,所以,時間在涂涂畫畫中不知不覺就溜走了。”
這樣的情況在每個設計專業學生中居多數,復雜的作業量和短暫的完成時間難以保證學生按時睡覺。
另外,學生工作的繁忙也是導致學生晚睡的一大因素。來自下沙某高校的一名學生會主席王同學說,他常常因為學生工作而熬夜。“活動多的時候,常常要點著臺燈寫策劃,寫材料,到一兩點睡是常事。雖然辛苦,但也是一種歷練。”
調查中,記者發現,也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喜歡晚睡。來自浙江理工大學漢語言專業的黃憶和室友們就一直保持著早睡早起的習慣。“我們幾個有個約定,每天11點準時上床睡覺,早上7點起床。早睡早起不但身體保持健康,還能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來自浙江工商大學生活導師鄭老師說:“不管什么理由,都不鼓勵大學生熬夜,大學生現在正年輕,長時間熬夜可能暫時不會出現特別明顯的癥狀,但對身體大小都會造成了影響。”
“學生之所以熬夜,換個角度講來說也可能是學生白天沒有合理安排好作息時間,或者工作效率不高,需要夜里‘補課’。”鄭老師說,大學生都是成年人,自律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晨讀送早餐”這個只是一個趣味活動,通過娛樂的方式來提醒大家早睡早起,是件好事,但最終還是取決于學生自身。所以,大學生更應該努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未來的發展才有幫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