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廣西大學生網絡應用情況調查組對全區22所高校27000名大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首次對我區各所高校的在校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顯示,有40%的大學生有網癮,七成大學生希望能夠獲得上網指導。
一個宿舍住著7個大學生,下了課后回到宿舍都紛紛打開電腦,有的上網聊天,有的酣戰于網絡游戲,有的上網搜看電影,有的搜索八卦、體育消息,就連同室舍友之間,交流都是通過鍵盤、鼠標和顯示屏幕進行。這是南寧某高校男生宿舍一個真實場景。“大學生是成年人了,上網難道還不能自制、還需要人教嗎?”有人覺得疑惑。
大學生網絡成癮引起關注
“現在電腦便宜啊,學校宿舍在2003年開始就給學生提供了上網的便利,入學時可以在學校申請賬戶,比我們讀書的時候方便多了。”大學畢業后留校做老師的唐老師告訴記者,現在的大學生,擁有一臺電腦不再是新鮮事了。
而正在學校讀大四的小敏則表示,電腦在她的生活中充當很重要的“角色”,“一天要是不開QQ聊天,總覺得少了些什么。”小敏告訴記者,她的同學基本上都有電腦,學校宿舍是可以通宵上網的,“我讀了4年,從來沒有老師或舍監對我們通宵上網干涉過。”
近日,廣西大學生網絡應用情況調查組對全區22所高校27000名大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一項網絡成癮性測試表明,大學生網絡成癮也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自治區教育廳新聞發言人李清先告訴記者,廣西在全國首次利用網絡心理測試系統進行的大規模普查,是為下一步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大學生的網絡辨識教育和心理教育提供依據。
上網方便了,但是這些大學生們都利用網絡來做些什么呢?聊天、玩網游、看電影和看新聞……記者在某高校隨機采訪了20多名在校大學生,得到的答案是不外乎這些。
大學生網絡素質有待提高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造成大學生網絡素質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高校在網絡素質教育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學生自身對網絡認識的偏差。“不少學生認為網絡就是發發郵件,玩玩游戲,聊聊天什么的,根本沒有將網絡應用到學習、拓展知識面以及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這個層面上來。”唐老師認為。
如何判斷學生有網癮
調查中有這樣一組比對問題,“你覺得別人上網多數是在干什么”和“你覺得自己上網多數是在干什么”。調查結果是在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從以上兩個調查數據來看,自我認知的網絡應用情況和對他人評價的網絡應用情況有著較大的差別,尤其在網絡游戲上,很多大學生感覺其他人上網有51%的人在玩游戲,但自己上網玩游戲的人才13%,這個數據的差別至少有一種可能,說明部分大學生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在玩游戲,但是自己沒有充分的意識到,或者不愿意承認自己的很多電腦時間都花費在游戲上。這種認知和行為的偏差說明大學生在網絡應用上實際存在著一種本能性的判斷和傾向,知道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是浪費時間的,但在自我控制方面卻存在問題。”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網絡傳播與網絡德育研究所主任、廣西網絡教育協會副會長鄧國峰副教授分析說。
鄧國峰不太贊同目前僅僅以上網時間來判斷學生是否成癮的標準,“假如大學生有著清晰的生活和發展目標,那么怎么利用網絡都不存在正確和錯誤的問題。網絡成癮的本質是個人對待生活和人生的態度,假如你用網絡來工作學習,那么每天即使用上10小時,都不存在成癮性問題,假如你僅僅當成娛樂和休閑,那么超過正常的娛樂休閑時間則存在成癮的可能。”鄧國峰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