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記者從自治區政府獲悉,針對廣西工業產業工人隊伍數量不足、技能水平總體較低的現狀,日前新出臺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工業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我區要通過逐步實現免費中等職業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加強工業產業工人隊伍建設。
我區高技能工人嚴重短缺
自治區政府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我區工業產業工人隊伍中的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區工業持續快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因素。《意見》為此確定了發展目標:到2012、2015、2020年,新培養和引進工業產業高級技能領軍人才分別達3000、5000、10000名以上,其中支柱產業占80%以上;培養具有中級職業資格的產業工人分別達到60萬、90萬、150萬名以上;高技能產業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總數比例分別達到12%、15%、20%以上,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將建10個職業技能實訓基地
《意見》要求,到2012年,各市必須建立1~2所在校生人數達3000人以上的技工學校,使技工學校在校生達15萬人以上。同時在全區范圍內建設10個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這些實訓基地將由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突出專業特色。還要建設好一批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和高等職業院校,抓好機械、汽車、石化、冶金、有色金屬、食品等廣西支柱產業急需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中職教育逐步實現免費
《意見》指出,在資金投入方面,我區將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學生資助政策,由各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逐步實現免費中等職業教育。
從2010年起,自治區政府每年統籌安排專項資金,重點用于支持骨干技工學校、實訓基地建設和師資隊伍培訓、學員學費補貼、貧困學員生活補助、學員教材費補貼等。對學校和實訓基地的支持和補助資金,實行與培訓業績相掛鉤的辦法。
各市、縣(區)農村稅費改革專項轉移支付補助資金用于教育部分,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10%。城市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安排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中用于技工學校的不得低于20%。
職工培訓經費專款專用
企業對職工的教育培訓經費不允許“做假”。按照《意見》要求,職工教育培訓經費要實行專款專用,并確保不少于50%用于高技能人才培養。對于沒有按規定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的,缺額部分將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政府相關部門按規定收取,納入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專項資金,集中使用。
同時,還要保證職工教育培訓經費的足額提取,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從業人員技術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開支。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總額2.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出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關鍵崗位設立“首席工人”
也許過不了多久,在企業就會出現“首席工人”、“首席技師”這樣的榮譽職位了。
《意見》中指出,要鼓勵企業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技術工人實行股權和期權激勵機制。比如,在關鍵崗位、關鍵工序設立“首席工人”、“首席技師”、“職業技能帶頭人”職位,實行特崗特薪。用人單位選聘、招聘的高技能人才在工資福利等方面與相應專業技術人員享受同等待遇,在內部分配上可采取特殊的優惠政策。有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可申報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對榮獲國家“中華技能大獎”和“全國技術能手”、“廣西技能大獎”、“廣西技術能手”、“五一勞動獎章”、“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者,由政府給予一次性獎勵,用人單位也應給予適當獎勵。
社會保障向一線工人傾斜
社會保障方面,《意見》要求,要進一步完善工業產業工人的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制度,重點解決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單位之間流動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問題,指導企業做好補充保險工作,并注意向生產一線的工人傾斜。
同時,還要切實維護工業產業工人的勞動保障權益,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督促企業落實“就業準入制度”,為工業產業工人隊伍成長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