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科學研究能力,是一所高校的強校之本。廣西師范大學以“四大工程”為抓手,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打造了一支整體實力雄厚、發展后勁強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不斷優化隊伍結構。廣西師范大學根據學校發展需要,先后制定了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師資隊伍發展規劃和《關于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校內拔尖人才享受優惠待遇標準的暫行辦法》,積極引進人才,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巧、干得好”。通過對高層次人才工作環境的優化、學術平臺的搭建、全面發展的扶持,讓高層次人才事業順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近年來,廣西師范大學先后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科院以及美國、俄羅斯、英國、日本等國內外著名高校、科研機構引進教師295人,其中博士55人,碩士206人,具有境外碩士以上學位14人,教授10人。如中科院博士后、植物生態學專家、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梁士楚教授,中法戰爭史專家、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廣西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黃振南教授,歸國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后周長山教授,歸國博士李明順教授等,他們入校不久就獲得國家級或省部級課題,并入選學校拔尖人才行列予以培養。
實施拔尖人才培養工程,全面提升隊伍素質。在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的同時,廣西師范大學認真解決好校內人才培養問題,采取鼓勵教師在職進修、攻讀學位、扶持發展等方式,全面提升隊伍素質。學校制定了師資培訓管理的暫行辦法、校級拔尖人才管理辦法、享受校內生活補貼的拔尖人才的考核辦法、崗位津貼發放辦法等,通過建章立制,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保證從經費支持、政策扶持、激勵考核等方面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強拔尖人才的培養。學校先后實行了2期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共培養125人;在此基礎上,學校實施的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共選拔了六批62名校級拔尖人才,對其及獲得廳級以上人才稱號人員予以特別資助,同時實行2-4年為一周期的考核、培養,效果十分明顯。如入選學校拔尖人才培養計劃的陳振鋒、覃德清、廖楊、曾明華等青年教師先后入選廣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資助計劃、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迅速成長為學科內較有名氣的拔尖人才。
實施青年教師扶持工程,隊伍力量持續壯大。廣西師范大學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努力為青年教師的成長發展創造環境、搭建平臺。學校制定了青年教師助教制度、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師資培訓管理等文件,落實了中青年骨干教師助教制度和培育機制,三年來選拔并資助了三批119人的校級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人選。在培養期內有6人次入選校級拔尖人才等高一級人才培養計劃,15人晉升為教授,34人晉升為副教授。通過青年教師培育工程,培養一批優秀的教學骨干、學術骨干,帶動了青年教師的成長成才,壯大了教師隊伍力量。同時儲備了強大的后備力量,形成了學科梯隊。
實施人才團隊建設工程,教師隊伍創新發展。廣西師范大學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著力加強團隊建設,通過團隊來凝聚力量、構筑優勢,實現整體帶動個人、整體與個人和諧發展。在團隊建設中,學校緊緊依托重點學科、科研基地、博士點、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培育創新團隊,先后建立了以梁宏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廣西醫藥產業人才小高地共建載體、以羅星凱教授為帶頭人的“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及其人才培養”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以梁士楚教授為帶頭人的“廣西野生動植物生態學研究和生態環境保護”創新團隊。學校依托優質專業、精品課程和學科建設,培育教學團隊,對10個重點團隊進行了重點支持,實現了教學和科研相互促進,取得了優良成績,如王德明教授為帶頭人的漢語言文學國家文科基地、羅星凱教授為帶頭人的物理課程與教學論、易忠教授為帶頭人的代數幾何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譚培文教授為帶頭人的哲學教研室等4個教學團隊獲得廣西高校區級教學團隊,其中,漢語言文學國家文科基地教學團隊被評為教育部2008年國家級教學團隊。這些團隊建設有效地凝聚了高層次人才力量,集中和優化了校內外資源,提高了教學質量,促進了科研發展,形成了教學、科研優勢。
通過“四大工程”的實施,一些有影響的教授、學科帶頭人快速成長,產生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學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學校現有在崗國家級人才稱號人選15人,省部級人才稱號44人;獲“全國模范教師”等國家級和省部級榮譽稱號21人。特別是近四年來,先后有鐘瑞添教授等15名本校培養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廣西優秀專家、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等省部級以上人才稱號。這些高層次人才已經成為不同學術領域的領軍人物,享有較高的學術聲望。總體上看,學校人才隊伍的整體實力和發展后勁不斷得到增強,呈現出很好的發展態勢,為人才強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