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80后育兒大潮的到來,獨生子女一代開始了養兒育女的生活。近日,網上熱傳一則“超級媽媽”標準(簡稱“十八得了”),其中,“教得了奧數”、“懂得了琴棋”等成了超級媽媽必備的條件。記者走訪部分學校及培訓機構發現,奧數成了媽媽們最大的攔路虎,認為自己是超級媽媽的不到一成,但九成媽媽想煉成超級媽媽。對此相關專家表示,關愛、教育孩子沒有錯,但用什么樣的方式去愛、去教育大有講究。
調查——
南昌超級媽媽不到一成
10月22日,記者在南昌市第二十七中學、鐵路一小、育英學校隨機采訪了30位媽媽。她們看到記者手中的“超級媽媽標準”,紛紛搖頭表示自己達不了標。“第一條就不行,平時上班忙,孩子都是在爺爺奶奶家吃飯,我根本就沒有下過廚。”工作繁忙的夏女士對記者說:“但節假日我都會帶著孩子去旅游,盡可能朝著超級媽媽的方向努力吧。”
超級媽媽的十八條標準中,“講得了故事”、“找得了景點”、“拍得了照片”、“搞得了活動”、“掙得了學費”,絕大部分媽媽表示能夠做到,而對于“做得了蛋糕”、“教得了奧數”、“講得了語法”,大部分人表示有困難。受訪的30位媽媽中,僅有2位表示除了“教得了奧數”其他標準都能達到,占比不到一成。雖然當超級媽媽不容易,但九成受訪者都表示愿意煉成超級媽媽。
奧數成最大攔路虎
市民陳少芳有個12歲的女兒,她認為教孩子奧數很困難:“這些標準我覺得教奧數最難,孩子小升初報了奧數班,我也跟著學,但沒用,根本教不了她。”許多媽媽和陳少芳有相同的看法,受訪的30位媽媽中沒有一位可以教孩子奧數。琴棋書畫許多媽媽也不擅長,只能給孩子報興趣班,讓老師來教。市民彭女士告訴記者:“懂得了琴棋,會得了書畫,這是現在的獨生子女才能做到的吧,我們小時候根本沒條件學這些。”
其他家庭成員也有“厲害角色”
除了媽媽,不少其他家庭成員也扮演著“超級角色”。來接孩子放學的陳建就父兼母職,妻子上班太忙,根本沒時間管孩子,陳建只能什么事都自己來,孩子的吃喝拉撒全包在他身上。記者在鐵路一小門口看到,許多白發老人搬個小凳,邊聊天邊等著孩子放學。接孫子的魏大伯告訴記者:“兒女工作忙,孫子上學都是我負責接送。他寫作業我就坐在旁邊輔導,聽寫生字 、檢查錯題,最后還要對所有作業簽字確認。”對于許多80后來說,讓父母長輩幫一把是普遍做法。養育、護理、教育等一系列問題,讓許多祖父母代替父母變成了“超級爺爺”、“超級奶奶”。
探因——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市民看到超級媽媽標準時,大多笑著說:“這種媽媽不存在吧”。63歲的鄧玉蘭對記者說:“現在的媽媽是比我們那時候難當。以前都是好幾個小孩,讓孩子吃飽穿暖就行,能不能成才看自己。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全家的‘掌上寶’。除了要管他們吃喝,還要管他們學習、健康,讓他們不輸在起跑線上,這逼著媽媽必須得能干。”鄧玉蘭的三個孩子都挺有出息,大兒子考上了公費留學,小兒子考取了中山大學,小女兒是高中語文老師,但鄧玉蘭不認為自己是超級媽媽。
聰明的孩子讓媽媽更吃力
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員鄧虹認為,家長想要變成超級媽媽也是無奈之舉。隨著時代發展,學校課程難度在不斷提高,要輔導孩子,自己必須“博學多才”。此外,現在孩子通過網絡接收了很多信息,眼界的開拓,讓許多孩子的智力提前發育。市民李麗的孩子剛上小學,“她經常會問我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我答不上來。我小的時候,媽媽說我是垃圾桶里撿來的我都相信,現在的孩子可聰明了,輕易糊弄不了。”
在采訪中,許多家長表示想成為超級媽媽,是怕孩子跟不上學校進度。李麗的孩子在開學前就報了一個拼音班,“我女兒同桌,上學前人家就認識2000多個字,學英語光學費書費就花了7000多元。”譚琳娜是一名培訓班的語文老師,她告訴記者,在課堂中看到家長的身影是很常見的事,“媽媽們陪著孩子學習,有的媽媽回家還會看網絡課程,這樣才能輔導孩子功課。”
解讀——
媽媽太了得
會讓孩子過分依賴
對于許多人想成為超級媽媽的現象,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員王明美認為沒有必要。媽媽的素質高是好事,但要求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學習、生活是不現實的,這樣不僅給自己造成壓力,更給孩子造成壓力。
省級骨干教師揭茹認為,雖然媽媽給予孩子教育是必要的,但媽媽不能表現得太了得了。孩子要學會自我探索,自我實踐,全部由媽媽包辦了,會養成孩子過分依賴的心理。事事包辦是孩子形成性格軟弱無能的重要原因之一,什么事情都為孩子做好了,等于剝奪了他們自我表現的機會,扼殺了他們的能力發展。
媽媽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
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給予孩子,甚至為了孩子辭去工作,整天圍著孩子轉,這本質上就是“孩奴”。揭茹認為,母親雖然是現代女性角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也不能忽視了自己扮演的其他社會角色。如果生活中只圍著孩子,久而久之,與社會脫節,既不利于家庭教育,也阻礙了自我價值的實現。
揭茹認為,孩子未成年前,幾乎2/3的時間生活在家庭中,家中大小事情都呈現在他們眼前。如果媽媽眼中只有孩子,忽視了與家庭其他成員關系的經營,這樣不僅不利于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更不利于孩子情商的培養。
建議——
做真正有助于孩子成長的媽媽
揭茹認為,媽媽既要給孩子又要給自己一定的自由空間,不能因為對孩子的期望值高,就對孩子過度關愛。專注于提高自身的能力,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計劃走,無形中扼殺了孩子的個性,忽視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能干的事情,就讓他們自己做。管的越多,孩子的獨立能力就越差。”事事包辦不僅給孩子埋下了“長不大”的隱患,也讓媽媽失去了自己的時間,忽視了妻子、女兒等其他角色。
鄧虹認為,母親對孩子無私的關愛是值得尊重的,但不應專制地去干涉。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個性,媽媽要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父母最重要的責任是教會孩子為人處世的態度,不能讓孩子的道德輸在起跑線上,同時不能忽視榜樣帶頭作用,在要求孩子要積極進取時,自己也要好好學習,給孩子營造快樂學習的家庭氛圍。另外,父母不能盲目把最好的、最貴的給孩子,要給孩子樹立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切忌盲目攀比。
“超級媽媽”標準:下得了菜場,上得了課堂;做得了蛋糕,講得了故事;教得了奧數,講得了語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報;懂得了琴棋,會得了書畫;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點;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了創意,搞得了活動;掙得了學費,付得了消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