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堅持教育投入優先安排,加快轉變教育發展方式,教育質量明顯提高,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職業教育就業率、高等教育貢獻率、人民群眾滿意率顯著提升,為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推進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大專、中專甚至技校都是人們眼中的“香餑餑”,只要考上這些學校,工作就有了保障,農村孩子就可以跳出“農門”,獲得城市戶口,取得干部編制。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職業院校學生的上述優勢基本消失;同時由于大學擴招,社會上用人單位對就業人員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以致人們越來越輕視職業教育。
與以前相比,職業學校辦學成本不斷增加,主要表現在招生成本和管理成本日益加大。就招生成本而言,由于社會上普遍輕視職業教育,生源明顯減少。近年來,各職業學校為了在招生中取得競爭優勢,拓寬招生渠道,招生手段不斷翻新,如給招生代理高額回扣和給學生優惠等。就管理成本而言,由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都不愿意進入職業學校,導致生源素質逐年下降。個別學生不服從學校管理,破壞公共財物、浪費水電現象比較突出,學校不得不增加管理成本,請更多的人員,花更多的精力。
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更強調學生的技術技能性學習,而不是理論性學習,其教育的核心在于“做”。而要學會“做”,務必要有高水平的實驗實訓基地作為平臺,但各職業院校由于辦學資金短缺,所設專業較為分散,難以有效地搞好實驗實訓基地建設。
鑒于以上實際情況,為了確保本地生源不流失,江西省及各市縣教育部門紛紛出臺文件,加強招生市場管理力度,堅決杜絕有償招生,以利于職業學校降低招生成本,利于學生選到好的職業學校。
與此同時,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加大投入。江西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教學質量是職業教育的生命線,因此必須下大力氣提高教學質量。具體措施包括:盡可能地配齊職業教育各專業所需的實驗設備、教學設施,如果不能保證設備到位,寧愿不開設相應專業;積極與企業合作,開辟實訓基地,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實習實訓時間和場所,從而達到畢業后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崗位需要;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教師實現從單一的理論教師向“雙師型”方向轉變,增強實踐教學能力;改革教學計劃,做到真正從職業教育的規律出發開設課程,突出實踐,創立自身鮮明的教育特色。
針對城鄉差異規劃義務教育發展目標
經過十幾年的改革與發展,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江西省義務教育發展水平近年來逐步提高,已經開始由基本普及向高水平、高質量鞏固提高階段轉變。但江西省義務教育發展的整體實力還不高,其中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主要表現為“區域差異”、“城鄉差異”、“校際差異”。
來自該省教育廳的數據顯示,江西義務教育發展的區域差異,最為直觀地表現在贛南、贛西北、贛東三個區域教育發展水平不平衡。江西省東西部地區中小學教師學歷總體均相差20個百分點左右。高中擴招后,高中教師普遍缺乏。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義務教育發展更為明顯地滯后于城市義務教育的發展,城鄉之間教育發展水平差距越來越大。
據了解,在城市,小學和初中階段教育機會充分,近100%的兒童都能進入小學和初中學習。與城市相比,農村小學輟學率高,初中輟學率更加突出。其中多數集中在農村貧困地區。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江西省三級教育的升學率分別從90%、60%、20%迅速提高到99.64、99.45、62.02%,但是城市和農村的差距依然明顯。城市已經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升入初中的比例已經達到98%以上,而農村還有10%左右的學生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或不愿升入初中。“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有待鞏固和完善,以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經費的農村教育投入保障機制有待建立。
目前,全省僅有少部分縣將農村教育經費與鄉鎮財政脫鉤,實施了真正意義上的以縣統籌管理為主,大部分縣仍將農村教育經費與鄉鎮財政掛鉤,甚至少數縣將教師工資下撥到鄉鎮財政,由鄉鎮財政撥到教師在銀行的戶頭。上級給予教育的轉移支付資金也是直接劃撥到鄉財政,導致這部分資金的使用難以到位,被鄉鎮挪用的為數不少。據有關資料反映,前幾年,江西各地均有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但是,據分析,所拖欠部分的95%以上是屬于農村教師的。這種情況造成了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緩慢,中小學教師合理配置困難,阻礙了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針對以上現狀,江西省出臺了《江西省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2011-2020年)》。規劃發展目標:2012年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基本達到省定辦學條件標準、基本消除薄弱學校和大班額現象,所有縣(市、區)和經濟開發區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初步均衡;2014年,全省17個縣(市、區)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基本均衡率達到17%;2016年,全省累計40個縣(市、區)和經濟開發區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基本均衡率達到35%;2018年,全省累計100個縣(市、區)和經濟開發區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基本均衡率達到87%;2020年,全省115個縣(市、區)和經濟開發區全部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基本均衡率達到100%。
努力推進中高職教育對接培養改革
從2013年起,江西省將正式啟動中高職對接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工作,屆時,試點專業招收初中畢業生,由高職學校和中職學校共同實施5年連貫式培養,前3年由中職學校培養,后2年轉入高職學校培養。
江西省此項改革試點,由高職學校牽頭,聯合相關中職學校共同申報,經省教育廳審核并下達招生計劃后組織實施。招生錄取時,高職和中職學校按招生計劃聯合招生,實行注冊入學。具體做法是:學生憑初中畢業證書到參與試點的中職學校報名登記,由中職學校負責辦理錄取及中職學籍注冊手續,錄取通知書須試點的中職和高職學校共同蓋章。學生完成前3年中職階段學習,成績合格,直接轉入試點的高職學校接受后2年的高職階段教育,由高職學校負責辦理高職學籍注冊手續。
該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認為,這一改革將促進中高職銜接、協調發展,擴大高職學校對口招收“三校生”規模,探索建立從中職向高職、應用型本科、專業碩士縱向銜接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逐步建立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相互銜接、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適合終身教育需要的開放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此外,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江西部分高校已開展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并將高等職業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江西制造學院在編制高等職業教育規劃時,明確提出:要使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符合國家規劃的方向,要把高等職業教育納入省內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全局,納入學院教育事業的整體,要把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推進江西制造學院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統籌考慮,科學安排。
結合編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江西制造學院準備花大力氣做好院校定規模、定方向、定特色“三定”工作。將根據學校辦學條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才需求等情況,科學核定辦學規模,堅決遏制少數學校追求規模、盲目發展的沖動,引導高職院校向內涵發展轉變。同時,引導學校立足自身辦學優勢,科學確定辦學定位,凝練特色,重點突破,努力積累,形成競爭優勢。
該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中等職業學校與高等職業學校對接,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是當前江西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有利于促進江西省中高職銜接,提升職業教育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有利于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的系統培養,增強職業教育支撐產業發展的能力;有利于職業學校學生多樣化成長,滿足人民群眾接受高層次職業教育的需求,對于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形成合理的教育結構、促進全省職業教育科學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