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江西省撫州市臨川二中一位高三年級班主任在辦公室被人殺害,奪去他生命的是他的一名學生。此時,2013年教師節剛剛過去沒幾天。
9月16日晚,犯罪嫌疑人雷某潛逃至上海浦東后向警方自首。
據報道,雷某尚未滿18周歲。他告訴辦案民警,他跟受害人孫老師沒有任何個人恩怨,就是適應不了老師的教學方式和管理方式。警方了解到,雷某家在江西上饒市余干縣,家境一般。為供兩個孩子讀書,雷某的父親長期在外打工賺錢。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父母將他們轉學到以高錄取率出名的臨川二中讀高中。
“老師和學生能有多大仇?”這起案件發生后,臨川二中一名教師對著她的學生問道,而這也是令許多人不解的問題。
“此案的發生實在令人痛心。”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副教授黃曉亮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語氣沉重地說。
黃曉亮表示,學生雷某因不滿班主任的嚴格管理而將其殺害,暴露出該學生對事物反應敏感、自控能力差等心理特征。在他看來,這起殺師案的發生應該引起多方面警醒。
黃曉亮說,在孩子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家長應當更加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和人格培養,不能僅僅關心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養;老師應當考慮孩子的心理特點,注意采取恰當的管教方式;學校方面不能只強調升學率而忽視了育人的重要性,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提前預防學生的心理問題避免更嚴重的事情發生。與此同時,為了防止此類案件的發生,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以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現在的師生關系已不像過去那樣簡單和易處理。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師生關系也變得更加復雜。”黃曉亮說。
在升學競爭壓力大的形勢下,該如何營造和諧的校園環境和師生關系?
“首先,學校應該開設心理教育課程,配備心理輔導老師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其次,需要改變單純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優劣以及老師教學質量的標準;第三,老師應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提早預防他們產生心理問題;最后,老師需要注意采取恰當的管教方式,以便學生能更好接受。”黃曉亮說。
黃曉亮強調,對在校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校學生,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體發育很快,但是心理卻處于幼稚向成熟的過渡階段,價值觀和人生觀極易受外界影響,模仿欲和好奇心比較強,敏感、自尊,同時辨別是非以及自控能力又比較差,加之現在學業壓力比較大,因此,如果不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非常容易產生心理問題。一旦受到挫折、刺激或者不良影響極易做出沖動、盲目的行為。”黃曉亮說。
事實上,我國相關法律已經對學生心理輔導的內容有所規定,如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九條規定,學校應當根據未成年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對他們進行社會生活指導、心理健康輔導和青春期教育。
“現在一些條件好的中學設有心理咨詢室,但不少中學在這方面的建設還不足,有的學校雖然有心理咨詢室,但作用并沒有發揮出來。”黃曉亮表示,重點是要加強學校對法律的貫徹落實以及各方的有效監督。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韓晶晶律師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同樣強調了對在校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性。
“對于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疏導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應當有所重視和加強。”韓晶晶說,沖動和做事不計后果是很多未成年人處理問題時采取的態度,從而導致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情出現。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對學生分數的關注或者“成材”的教育上,而忽視了對學生人格養成的教育,即使學生成長為具有健全人格、具有健康心態和較強處理問題能力方面的教育。當前對未成年人的情緒管理、憤怒控制等心理疏導課程也都是比較欠缺的。
韓晶晶指出,建立正常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十分重要的,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隨著未成年人個性的不斷加強,學校、老師對學生的管理方法也面臨著挑戰。探索科學的管理模式,是順利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
此外,韓晶晶認為,對學生的法制教育也應當進一步加強。“要通過采取適合未成年人特點的方式加強學生的法制觀念,讓他們了解法律的約束力和強制力,盡量避免其實施違法犯罪行為。”韓晶晶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