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日開始,長江實驗小學對一年級新生實施新課改:每天只上半天課,上午四節課,下午根據孩子們的興趣愛好,以“走班制”形式開展休閑活動。
28日,長江實驗小學校長婁屹嵐介紹了這個教學改革計劃。我們先來看一下,新一年級其中一個班級暫定的課程表——
相比現在一年級的課表,新一屆一年級,語文每周減少2節課,從現在9節縮減到7節;數學每周減1節,從5節減少到4節;思想品德減1節。美術、音樂、體育照常。
這樣,以一個學期18周為例,語文一個學期少了36節,數學和思想品德各少18節。
以后,涉及所有國家規定的課程,包括體育、美術等課全部移到上午完成。
為什么要課改?
為什么要做這樣的課程改革,孩子們主學科的教學質量會不會受影響?
28日,婁校長打開電腦里一份長達122頁的PPT——班級效能”。向記者邊播邊介紹——
低年級的學生,品德學習和語文學習,很多時候有交織、相通的地方。在很多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有的課文中也涉及。學校進行課程整合。
再說語文課,數量的減少,并不是要完全放松語文學習。下午的活動,也有對主科目學習的一定補充,比如“快樂閱讀”和將要新開的“古詩欣賞”,也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
達到真正的學習目的,方法不是課多,而是如何更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一年級的語文,不是把多學了幾個漢字,多讀了幾個拼音為最終目標。關鍵還是讓孩子喜歡閱讀,閱讀興趣來了,孩子們回家后愿意閱讀,也愿意交流。語文自然就不會差。
語文每周9節壓縮到7節,基本教學任務是能完成的。這樣操作有一定科學性,討論認證過。
整合性的學習,遠比逐字逐句的學習效果好。這就好比辨別一個人的臉,分開看眉毛、眼睛、鼻子,與整體看臉相比。后者一下就能讓人認識。
這對老師的要求也提高了,有個整合教學的觀念。
另外,現在語文、數學,特別是低年級的教學,存在重復、無效的學習。比如朗讀,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方法。但有的老師,把朗讀當成唯一提高語感的方式。比如,有的老師要求小男生,也要像小女生一樣的風格去朗讀。而有的男生沒有這種腔調的能力,卻還是要讓他按這樣的風格讀。反而挫敗了男生對閱讀的興趣。
有的老師,自認為很多知識點沒有講清楚,一遍一遍地講。事實上,小孩子都已經明白、掌握了。
這樣改,逼迫老師真正吃透教材。找出要點。提高效率。
通過這樣的課程設置,讓老師,有針對性設計課程,提高教學效率。老師教的效率提高了,學生學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下午的休閑活動學什么?
下午采用“群落式”模式開展活動,相當于大學的“走班制”,5人以上就開班,一個班總人數控制在30人以下。
課表中的內容還在調整中,以后根據孩子興趣和家長的反應,下午活動的內容會增加。
“機器人”、“古詩欣賞”、“電子百拼”、“頭腦體操”、“模型制作”等都是今年新增計劃項目。
英語課程,以學口語為主,一周兩節。
電子百拼是用電腦程序,拼接一些圖形,培養孩子的空間想象能力。
機器人、模型制作等跟科學相關,體現“做中學”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婁校長說,“我們希望,孩子小學畢業后,都能掌握自我學習方法,會自學。這些方法很多能從科學興趣課的過程中體現。
“今年長江實驗小學將在招生面談中,提出一個‘全視界’的概念。‘全’是全面,‘視’是看,看孩子和家長,‘界’是孩子的世界不僅是多樣,還有個性化的表現。新課表的設置就是體現了這個理念。”
為家長減輕負擔
下午的活動內容,跟一些校外培訓模式比較類似。
婁校長說,不少家長習慣給孩子報很多培訓班,現在學校就有多種多樣的興趣培養,每天下午都有安排,這是在減輕家長負擔。
這項改革,老師也跟部分家長交流過。有家長說,現在的教育觀念就是讓孩子熱愛生活、找到興趣點、快樂學習。現在學校打算這樣做,很支持。
長江實驗小學現在的一年級,下午的課,大多也是乒乓、傾聽、寫字等非主科目的課程。取得的效果已經呈現,比如“快樂周三”,這一天孩子們有音樂、圍棋、跳舞、唱歌、民樂等各種活動。周五下午,還有各種社團活動。
周六教學成果展示
長江實驗小學今年招生計劃和去年一樣,招4個班,140人左右。面向杭州全市招生。
3月30日(周六)上午,長江實驗小學在西湖文化廣場舉行“教學成果展示”活動。六年級89個學生,各自展示特長。孩子們在長江六年的學習,精神狀態,語言表達,思維習慣,禮儀等方面,都有哪些變化,家長們可以去看看。活動上午9點半開始。
現場學生們的各類作品,比如動漫、書畫、陶藝、模型等也會展出。英語等社團通過游戲形式和家長互動。
校長和老師們也會在現場,正面臨小升初的家長,可以到現場詳細了解,切身感受。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