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在教室上課,卻拿起錘子學做鳥巢、拿起鍋鏟烹飪芋艿……這幾天,來自浙江奉化武嶺中學的400多名學生在校外實踐基地忙碌著,這是學生們的選修課,在5天的學習期間,他們需在這里掌握成為“大廚、裁縫、園藝師……”的各項技能,并努力拿到4個學分。
據了解,2012年9月,浙江省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規定必修課的學分從116分減為96分,選修課學分從28分提高到48分。通過適當減少必修,全面加強選修,把更多的課程選擇權交給學生。
今年,奉化市創新新課改模式,在全市所有普高開設選修課的基礎上,把普高的選修課程及通用技術必修模塊的學習課堂辦到了校外的滕頭學生實踐基地,讓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外實踐基地學習實用技能,加強學生動手和創新能力。
來自武嶺中學高一(1)班的汪碧穎這學期選了“盆景工藝制作與日常養護”這門選修課,她說:“以前學校也有選修課,但沒我喜歡的盆景制作,而且只學些理論東西,很少要動手,在實踐基地學習這幾天,動手能力變強了不少。”
記者從一份學生職業技能類選修課課程表看到,實踐基地首批開設了“汽車模擬駕駛與日常養護”、“烹飪技術實踐與美食體驗”、“紅幫文化傳承與技術實踐”、“盆景工藝制作與日常養護”等八門選修課。“學生喜歡什么,完全可以按自己的興趣來選,學完考評合格后,可以拿到4個學分。”滕頭學生實踐基地主任練旭華告訴記者。
戴旭和同學沈韓日一起選了服裝制作實踐課,以前別說是在學校,就是在家里倆人也沒摸過縫紉機。在基地老師的指導下,倆人有模有樣地使用起縫紉機來,并開始制作服裝。“剪掉線頭就完工了,這條裙子肯定能穿!”沈韓日興奮地向記者展示自己的作品。
基地指導老師卓鴻鵠告訴記者,在基地里,學生完全是按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選修課的,“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至少能讓學生掌握一門技能,同時也能培養他們的生活情趣,增加生活樂趣。”卓鴻鵠說。
武嶺中學副校長江補能表示,在實踐基地上選修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雖然學生感覺苦、累,但最后卻十分開心,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從中找到了學習和動手的樂趣,收獲了成功的喜悅,從內心上改變了對學習的看法。
據練旭華介紹,目前,這一模式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未來,他們將在選修課程的開發設置、走班制方面進一步創新。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