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事關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宏偉大業,寄托著千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江西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特別是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布以來,始終強化“抓教育就是抓發展、抓未來、抓核心競爭力”的理念,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教育投入優先安排、政策舉措優先出臺、體制改革優先籌劃、重大工程優先保障、隊伍建設優先加強,加快轉變教育發展方式,進一步夯實教育發展基礎,全省教育事業科學發展邁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教育質量明顯提高,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職業教育就業率、高等教育貢獻率、人民群眾滿意率顯著提升,為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教育投入優先安排,提供教育科學發展的可靠保障。省委、省政府始終強調,教育投入是支撐江西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資,是發展教育事業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公共財政保障的重點。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的原則,著力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嚴格落實教育經費法定增長要求,確保了用于教育的預算內基建投資明顯增加,提高了財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為落實到2012年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的目標,江西省明確提出了“三個明顯增長”的要求,即財政教育支出增長幅度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3個百分點以上、財政教育支出(不包括中央財政教育專項)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明顯提高、用于教育的預算內基建投資明顯增加,在具體工作中實行“五分法”,即分解兌現、分級落實、分類籌措、分年安排、分項到位。堅持省級財政率先加大教育投入,發揮表率作用。省委、省政府強調,哪怕今明兩年全省新增財力全部用于教育,也要確保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當年財政收入比例達到國家規定要求。今年,省級財政新增安排20多億元用于12項教育公共財政政策,全省地方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不含國家教育經費支出)將達570億元。
政策舉措優先制定,營造教育科學發展的良好環境。省委、省政府認真履行教育優先發展的重要職責,把教育作為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以更大的決心、更多的財力支持教育事業發展。全省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積極擔當起推動教育科學發展的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及時研究解決教育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結束的第二天,省委常委會就專題研究教育工作,決定啟動江西省教育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并于2010年底正式頒布。著眼規劃綱要的全面落實,又梳理出需要制定的10個方面相關配套政策,主要涉及學生人均經費基本標準、學生人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學前教育加快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職學校創新發展、高校和優質高中債務化解、加強師范教育、促進民辦學校發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并先后制定下發了教育“十二五”規劃、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意見、城鎮新區教育園區建設意見、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實施意見、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實施意見、幼兒園和普通中小學辦學標準等30多個政策性文件,健全的政策體系為全省教育科學發展、優先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體制改革優先籌劃,激發教育科學發展的不竭動力。改革創新是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根本動力。我們堅持從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社會高度關注、制約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抓住關鍵環節,突出重點領域,努力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在具體操作上,堅持把教育體制改革與全省經濟、科技、人才、衛生、文化及國有企業、社會管理、事業單位、社會保障等改革一并考慮,統籌規劃,注重改革的協調性。在推進機制上,堅持用制度引導改革,用機制推進改革,構建了省政府統一領導、教育部門牽頭總抓、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咨詢專家積極參與、試點單位具體實施的改革試點運行機制,確保了各項改革任務穩步推進。一年來,我省積極承擔7項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任務,部署實施了10項省級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并具體落實為62個子項目111個試點單位,在人才培養體制、考試招生制度、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增強了教育事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重大工程優先啟動,夯實教育科學發展的堅實基礎。堅持以推進重大工程項目為抓手,在做大教育總量的同時,著力推進教育結構調整,轉變教育發展方式,提高教育質量,不斷夯實全省教育科學發展的基礎,提升教育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圍繞教育改革發展戰略目標,著眼于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增強教育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加強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為重點,在前些年啟動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中職基礎能力建設等項目的基礎上,確定組織實施10個重大工程項目,即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幼兒園建設工程、中等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普通高中優質資源擴充工程、高等學校質量提升工程、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工程、城鎮新區教育園區建設工程、教師專業發展工程、素質教育推進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提出了階段性目標和具體要求,并全部納入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優先安排、優先實施。特別是城鎮新區教育園區建設工程,是我省著眼于教育適應新型城鎮化建設、統籌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新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提出的一項重大發展工程。該工程計劃用3年時間,籌集30億元資金,安排3萬畝土地,建設300萬平方米校舍,解決目前約30萬進城農村學生的就讀需求和現有城鎮30多萬學生的“大班額”分流問題,目前已完成投資20.6億元,開工建設教育園區61個,且已列入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10個重大工程項目的順利推進,使我省教育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各地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隊伍建設優先加強,增強教育科學發展的人才支撐。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堅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以高校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和中小學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努力造就了一批教育家、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以及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大力倡導教育家和名師辦學,創造有利于教育家和名師成長的體制機制,打破級別、資歷等條條框框,放手讓有思想、有能力、干得好、靠得住的教師走向學校管理崗位,施展教育理念和聰明才智,使各類具有鮮明辦學風格的學校競放異彩。2011年江西農業大學黃路生校長被增選為中科院院士,實現了我省本土中科院院士、高等學校院士以及50歲以下年輕院士的三大突破。師德師風建設成效顯著,全省教育戰線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如,面對熊熊烈火勇救幼童而獻出年輕生命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青年教師王茂華,愛崗敬業、愛生如子、被譽為“博士媽媽”的南昌大學石秋杰教授,等等,他們以自己的壯舉、義舉和善舉,生動詮釋了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充分展示了我省教師隊伍的良好精神風貌。
貫徹落實好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推動教育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是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重大任務和神圣責任。我們將緊密結合江西實際,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要求和任務,始終堅持“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贛、人才強省戰略,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新路子,力爭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進入人力資源強省行列。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