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一片藍天下--南昌力促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同步發展
“教室、宿舍、食堂曾經同在一棟樓,沒有專門的體育活動室,教室采光、通風都不太好。現在不一樣了,學校教學區、宿舍區、體育活動區分區功能明確,環境整潔、優雅。普通中學有的理化實驗室、標本陳列館,我們馬上也有了。”南昌市盲童學校小學老師謝緣感慨說。
南昌市盲童學校是南昌市屬學校之一,2011年4月搬遷至青山湖區南京東路的特殊教育中心。特殊教育中心是南昌市政府自2010年以來,按照高標準、花園式、現代化標準所建設的,先后已投入1.52億元。同樣由老校址遷入特殊教育中心的是南昌市啟音學校——擁有60多年歷史的市屬聾啞學校。搬遷至特殊教育中心后,兩所學校占地面積由不足12畝擴張為現在的54畝,建筑面積達到3.4萬平方米。
受惠的不僅僅是這兩家市屬學校,據了解,“十一五”以來,南昌市用于改擴建特教學校的經費投入近3億元,惠及東湖區、西湖區、南昌縣和新建縣8所特教學校的1653名在校學生。
南昌市教育局局長熊曉武表示,國家教育規劃綱要頒布以來,南昌將特殊教育事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堅持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同步發展,整體規劃,統籌推進,先后投入數億元力促特殊教育健康發展。
“不僅學校的硬件設施與普通學校可以媲美,而且新校區添置的現代化康復專用儀器等設備對聽障學生的言語矯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讓聽障學生彌補自身不足,像普通學校學生一樣更好地融入學習和交往中。”南昌市啟音學校校長饒文斌說。
謝緣介紹說,自己班上12名視力障礙學生多數來自農村,他們基本上都住校,搬遷到特殊教育中心后,與學習環境一樣得到極大改善的是住宿條件。以往至少8個人一間,現在最多8人一間,且全校學生住宿費都是免費的。
據了解,南昌市2011年起將特教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學生享有的“兩免一補”政策延伸到特教高中教育階段的殘疾學生,并將逐步擴展到學前教育階段。殘疾學生從小學到高中的住宿費、書本費均予免費,對于家庭困難的農村殘疾學生,伙食費還可通過資助政策享受減免。
“20多年來,我與盲童們朝夕相處,深切感到教育盲童的艱辛,但我認為同在一片藍天下,堅持用愛心溫暖他們的心靈,為他們插上自信的翅膀,他們將和普通孩子一樣融入社會,開始自立、自強的嶄新生活。”南昌市盲童學校關永紅說。
據了解,南昌市盲童學校實行小學、初中、職業高中(中專)一貫制教育,按照國家統一計劃開設課程的同時開展職業技術教育。高中三個班均開辦了中醫按摩推拿專業,為了提高學生按摩水平,學校創辦了就業實習基地——南昌盲校附屬醫院。南昌市盲童學校校長張虎根說:“學校視力障礙的中專畢業生每年就業搶手,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就業率達到100%,這些畢業生成為自食其力、殘而有為的勞動者,有的甚至自己創業,按摩店已開到連鎖規模。”
南昌市啟音學校則將勞動技術和職業教育貫穿于特殊教育學校整個過程之中,設置既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又適應聽障學生個性化特征的職業教育課程,如實用美術、服裝設計、動漫制作等課程。并本著“走出去、引進來”的理念,組織學生到相關單位實習,或者將專業技術人員請進學校。2011年4月,南昌市啟音學校與南昌市瓷板畫研究中心合作建立的教學培訓基地被教育部、中國殘聯授予“全國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
“同一片藍天,同一個夢想。”掌握一技之長的殘疾少年兒童在特殊學校的培育下,漸漸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綻放著勤奮進取、自強自立的光芒,在各行各業中有所作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