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本地學界及學生家長呼吁統一大學入學考試或中學會考,以減輕多種考試對學生造成的壓力。據悉,澳門高校實行的是綜合選拔的自主招生考試制度。考生須經過所報考大學的入學考試,達到相應的標準后方取得入學資格。同時,并行的還有免試入學制度,即除了參加所報考大學的考試外,還可以憑借某種考試成績取得免試入學資格。例如,澳門學生完成了“中六”(相當于國內高三)課程,并學完葡萄牙文授課的最后一年預科課程后,可免試入學。其他地區學生具有三種考試的合格證書也可獲得免試入學資格,分別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英國高級水平的普通教育證書考試(A Level)和英國初級水平的普通教育證書考試(0 Level)。另外,具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其他被認可的大學學士學位課程入學資格者,也可以取得免試入學資格。總之,澳門高等院校的招生,主要是參考入學考試成績和中學成績,實行綜合選拔制度。當然,這也是重視考生能力的一種體現。
其實,澳門回歸前,澳門政府僅對幾所葡語學校提供資助,對其他學校采取放任自流與不干預政策。所以,澳門地區沒有統一的高考和畢業會考制度以及大學入學考試制度,各高校自行制定不同的入學標準和招生程序。澳門約有35%的高中畢業生在本地繼續接受高等教育,同時約有同等數量的學生選擇外地升學。如中文學校學生會報考中國內地或臺灣地區的高校;英文學校的畢業生會參加香港或歐美高校的招生考試。
盡管關于統一大學入學考試的呼聲強烈,但也有人反駁這種指揮棒式的“應試教育”摧殘著兒童的好奇心,除了有政策方面的問題外,還會造成一系列相對應的教育體制調整。針對社會各界對高考改革的爭議,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曾經透露,將幫助澳門大學、澳門旅游學院、澳門理工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4所高等院校于2015年實行聯招考試,初步擬定包括中文、英文、數學、葡萄牙語等4科。2013年8月6日,澳門中華教育會發表聲明支持高校聯招,“介于澳門各校有各自的入學要求,內地聯招、兩校聯考也均有自己的標準,澳門4所大學推出的聯招考試制度,可以減輕學生參加澳門本地不同入學考試的壓力”。
然而,澳門中小學校有“三文四語”現象(即有中文學校、英文學校和葡文學校,有普通話、粵語、英語和葡萄牙語),各校課程取向有所不同,考試范圍亦有所側重,通過一份試卷選拔學生,該如何制定試題和范圍,又如何保證公平和平等。此外,由于只有一次考試,不免會造成各個中學只為了聯考而教學。
對此,澳門中華教育會副理事長陳虹建議,聯招不應聚焦學生的知識積累,而應著重學生能力水平的考查,可以參照國際學生能力評估項目(PISA)測試的模式,借鑒周邊地區的優秀經驗;以基礎性原則為出發點,與各種不同類型的院校充分溝通和交流,從而既保持澳門多元辦學的傳統特色,又以各校的教學實際情況為基礎取得共識;與內地高考不同,澳門實行的聯考不是強制性的統一考試,學生可自行選擇參加與否,而且每年擬兩次聯考,從而給學生更多選拔機會;各高校致力于從培養多元人才的理念出發,參考學生中學階段的表現進行多元性評價。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