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月22日召開的2013年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上獲悉,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教育“9+3”計劃的意見》出臺,2013年起,貴州省委、省政府決定啟動實施“9+3”計劃:“9”指的是鞏固提高9年義務教育,“3”則指的是實行3年免費中等職業教育。
貴州省義務教育水平低
據省教育廳廳長霍健康介紹:貴州教育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很大,大部分指標在西部墊底。如9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78.6%,低于全國水平12.9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62.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1.8個百分點。為此,《意見》明確提出“鞏固提高9年義務教育水平”這一目標任務。《意見》明確:到2015年,以縣為單位,小學生輟學率控制在1.8%以內;初中生輟學率控制在2.8%以內,9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85%以上,辦學經費得到保障,義務教育學校符合辦學標準,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基本消除城鎮“大班額”,教師整體素質大幅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60個以上縣(市、區、特區)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初步均衡。
技能型人才短缺
《意見》指出,隨著貴州省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問題日益凸現。為此,今秋起免除省內中職在校生學費。
《意見》提出實行3年免費中等職業教育。明確2013—2015年,中等職業教育每年完成招生計劃27萬、30萬、33萬人。從2013年秋季學期起,免除省內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學費,60%以上中等職業教育學生享受國家助學金。到2015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人數比例達到1:1,規模分別達到85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5%,以縣為單位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壓縮全省行政經費5%
對此,《意見》也作出了明確安排:建立省、市(州)、縣(市、區、特區)三級政府實施“9+3”計劃投入保障機制,擴大教育投、融、捐資渠道。省級相對集中財力,加大對市(州)、縣(市、區、特區)教育以獎代補和貸款貼息力度。通過整合教育專項資金、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多渠道籌措辦學經費,同時壓縮全省各級黨政機關行政經費的5%用于支持實施“9+3”計劃。
從2013年起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用于教育的部分、土地出讓收益10%用于教育的部分、地方教育附加等要確保按一定比例用于發展職業教育;城市教育費附加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30%;農村科技開發、技術推廣、扶貧等經費也要明確一定比例用于職業教育與培訓;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大對所屬職業院校經費投入。
如何實現義務教育初步均衡?
措施一:優化中小學校布局調整
統籌資金在市(州)、縣(市、區、特區)政府所在地城市(鎮)新建一批義務教育學校,到2015年基本解決城鎮“大班額”問題。加快推進農村寄宿制中小學建設,到2015年實現農村小學生寄宿率達到30%、初中生寄宿率達到70%。
措施二:加快推進義務教育信息化
2013年,基本實現全省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到2015年,實現鄉(鎮)以上中小學校“寬帶網絡校校通”,60%以上中小學校“優質教育資源班班通”,20%以上中小學校“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
措施三:建立“控輟保學”長效機制
認真落實“控輟保學”雙線目標責任制,省、市(州)、縣(市、區、特區)、鄉(鎮)政府及教育部門,每年初層層簽訂“控輟保學”責任書。重點加強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學生學籍變動管理。
措施四:推行免費師范生制度
在師范院校推行免費師范生教育制度,加快培養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骨干教師。
“3年免費”如何達到?
措施一:擴大中職學校辦學規模
加快建設一批重點和示范中等職業學校。到2015年每個縣(市、區、特區)至少辦好一所中等職業學校,遵義、畢節、銅仁等有條件的市(州)要重點建設職教園區,實現集中辦學。省里重點支持辦好清鎮職教城,力爭到2015年入住職教城學校達到15所以上,辦學規模達到12萬人。
大力發展民辦職業教育,在用地、稅收、招生和學生資助等政策方面對民辦中等職業學校與公辦學校一視同仁。
措施二:提高中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積極推行工學結合、校企結合的培養模式,大力提高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增強其創業就業能力。完善“中職—高職—本科立交橋”政策,暢通優秀中職學生對口直升渠道。
措施三:選派教師到企業實踐
師資方面,發揮優秀教師的引領作用,加強在職教師繼續教育和業務培訓,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