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日前決定從2012年起,全省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行政經費一律縮減5%用于發展教育,為解決輟學孩子教育問題提供經費保障。
見此新聞,情不自禁聯想起幾天前畢節市5名離家男童死于垃圾箱事件。據報道,這5個孩子中有4個處于輟學狀態。也就是理應坐在課堂里接受義務教育的年齡,他們卻四處流浪、乞討,甚至為了取暖躲進垃圾箱,最終釀成悲慘,這充分說明了當地教育事業非常落后。所以,貴州省縮減5%的行政經費用于發展教育,并把“控輟保學”作為縣級主要領導考核的“一票否決”項,可以說是個明智之舉。
教育是改變貧困地區落后局面的治本之策,也是改變貧窮孩子命運的有效之舉。其實教育是個廣義的概念,并不是建幾個學校、請幾名老師那么簡單,還包括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等。通過多個渠道教育,讓孩子學習知識,開闊眼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會做人和做事。然而,對于貧困地區來說,各渠道的教育往往都會缺失。就家庭而言,父母要掙錢養家,沒有過多精力用在孩子身上,大部分都是放任狀態,加上認識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對孩子上不上學并不重視;就學校而言,教學硬件和師資軟件都很薄弱,對孩子們尤其是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沒有吸引力,義務教育的“繩子”也不可能套住他們;就當地社會而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解決生產生活問題成為第一位的,這種社會環境也造就了人們對教育的輕視。所以,貴州這個所轄落后縣區較多的省份,更加注重發展教育其實也是改變一方落后局面、有利長遠發展的潛績工程。
發展教育需要財力作保障。可以看出,貴州省發展教育的決心——全省各級政府及工作部門縮減5%的行政經費用于發展教育。從歷年“三公”經費公示情況可以想像5%的分量,所以貴州發展教育“不差錢”。相信不久的將來,在貴州的大地上就會有很多所硬件過硬的教學樓拔地而起,有多支軟件不軟的師資力量云集于此。而教學環境和教學質量的改善,也必然成為吸引孩子們接受義務教育的砝碼,貴州各地區的教育事業也將有一個新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