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部單獨重新申辦教學資質,但在審批之前98份畢業證涉嫌非法
日前,遵義市紅花崗區私立玥瓏學校的部分學生家長撥打記者熱線反映,該校小學部上學期畢業的98名學生所持有的義務教育證書系非法證書。據了解,玥瓏學校合法辦學迄今已有12年歷史,何以向學生頒發非法證書呢?記者采訪得知,原來是因為學校創辦人王國碧和王靜姐弟倆鬧“分家”后導致的“后遺癥”。
一塊牌子,兩所學校
玥瓏學校位于遵義外環路柏楊小區內,五層教學樓加一大一小兩個操場,另有花池點綴其間,在私立學校中,算是夠氣派的。
雖然學校已經“分家”成中學和小學,但教學樓和操場共用。
記者9月18日在這里看到,“初中部”因人數相對較少,設于一、二樓;“小學部”有學生600余人,占了其余樓層。
外表看,這是一間學校,其實已經“分家”
一位小學老師告訴記者,“分家”后,教學工作倒沒有什么沖突。“中學部”因人數少在小操場做課間操,“小學部”人多,在大操場做課間操。之前稍微有沖突的是,“做的操不一樣,音樂也就不同。兩種音樂,往往混成一種噪音,學生們做操得尖起耳朵才能跟上節奏。”后來,雙方都相互降低了音量才解決了這一問題。
利益之爭,姐弟反目
現年49歲的王國碧告訴記者,2000年,她和弟弟王靜合伙創辦了玥瓏學校。她提供場地,王靜出資6萬元。之后學校一步步發展壯大,迄今,在校學生人數上千名。王國碧說,當初,“考慮到弟弟更有管理才能,便讓他當了學校法人代表。”
王靜比姐姐小9歲。他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學校創辦之初,運行十分困難,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直到2008年開始,學校獲得紅花崗區教育局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后,辦學才輕松了許多,收益也開始增加。但就在這時候,在利益分配問題上,姐弟倆開始鬧起了矛盾。
對此,王國碧說,作為法人代表的弟弟同時掌管了財務,她感覺弟弟“撈取了更多的好處”。而王靜則告訴記者,在利益分配上,他問心無愧。
但玥瓏學校每年收益多少?姐弟倆具體怎樣分配?兩人都諱莫如深。
2009年,隨著矛盾不斷升級,姐弟倆簽訂協議,明確初中部由王靜管理,小學部由王國碧管理,財務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法院調解,學校“分家”
但內部的分割似乎仍不能解決姐弟倆已經產生的矛盾。2010年7月,王靜在遵義地方媒體刊載聲明稱,玥瓏學校系他獨資創辦。“火藥桶”一觸即發,官司不可避免的產生了。
王靜告訴記者,之所以登載這樣的聲明,是當初創辦學校時,雖然使用了姐姐的場地,但他是租用。對此,王國碧否認說,她是用場地投資,并非出租。
2011年,王國碧和王靜先后向法院提起訴訟。王國碧的訴訟請求是:確認玥瓏學校是她和王靜合伙開辦。而王靜的訴訟請求則是要求法院判決解除他和王國碧于2009年簽訂的內部分割管理協議,玥瓏學校由他統管。
一審,王國碧的訴請得到紅花崗區法院支持,而王靜的訴請則被駁回。王靜不服,上訴至遵義市中級法院。同年10月,經遵義中院組織調解,王靜撤訴,與王國碧達成如下協議:玥瓏學校初中部歸王靜所有,使用原校名;玥瓏學校小學部歸王國碧所有,另行向行政主管部門申辦小學辦學資質;玥瓏學校現有操場由兩校共同使用。
盡管達成了上述協議,但王國碧和王靜的關系已經難以緩和。記者采訪看到,盡管在同一教學樓辦公,但姐弟倆形同陌路。
好在,姐弟倆的糾紛并未影響教學,學校教師告訴記者,教學工作一直正常開展。
分家“后遺癥”,家長很憂心
學校“分家”,而小學部重新申辦教學資質又非一朝一日,由此便產生了“非法證書”的尷尬。
去年從玥瓏學校小學畢業的學生陳某的家長向記者出具了該生的《義務教育證書》,證書貼相片的頁面顯示,紅花崗區教育局加蓋有鋼印。而另一頁上加蓋的學校印章為“遵義市紅花崗區私立玥瓏小學”。家長說,迄今,“遵義市紅花崗區私立玥瓏小學”都沒有通過審批,這樣的證書豈不非法?
記者在紅花崗區教育局了解到,該局亦參加了去年10月遵義市中級法院組織的調解,同意分列出來的玥瓏學校小學部以“遵義市紅花崗區私立玥瓏小學”重新申辦教學資質。迄今,該局還在對王國碧提交的申辦材料進行審核和評估,因此,“遵義市紅花崗區私立玥瓏小學”正式掛牌尚需時日,在此期間,為了不影響“遵義市紅花崗區私立玥瓏小學”畢業生升學,紅花崗區教育局特事特辦,依然在學生的“義務教育證書”上加蓋鋼印,認可其學歷和學籍。
不過,有學生家長提出,去年10月到現在,已快一年時間,“遵義市紅花崗區私立玥瓏小學”還沒審批下來。家長擔心學校如果最終通不過審核和評估,那之前給學生頒發的《義務教育證書》豈不非法?而現在仍在該校就讀的600余名學生又如何處置?
就此,王國碧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她會努力按照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完善相關辦學條件,盡快取得教學資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