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筆者來到貴州省從江縣,在深山里的高增鄉小黃小學,隋騰英老師正在教學生唱侗歌。歌聲嘹亮,笑容燦爛,小學生們沉浸在歌的海洋里。
從江縣是我國苗族、侗族的主要聚居地。苗族、侗族善歌,當地有這樣的諺語:“飯養身,歌養心”,“歌是年輕藥,沒歌背變駝”,侗歌被譽為“清泉閃光之音樂”。
小黃小學校長吳杰說,學校除每周安排一課時的侗歌課外,還有民樂、聲樂等課外興趣活動小組。從學前班到六年級的學生都會唱侗歌。2007年4月,吳鳳香、潘林玉等9名小黃小學學生隨溫家寶總理赴日本參加“中日文化體育交流年”活動。2009年9月,侗歌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學生唱侗歌只是從江縣“民族文化進課堂”中的一項。在從江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民族體育競技、侗戲、家織布、編織工藝、刺繡、剪紙等民族文化進入中小學課堂活動已經開展了8年。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家鄉的歷史、地理、氣候、資源、風俗、民情,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的感情,激發建設家鄉的熱情,在縣委、政府的統籌、支持下,從江縣有關部門組織編寫了地方中小學教材《我的故鄉從江》(分中學讀本、小學讀本),縣委書記王之政擔任編寫領導小組組長。
在苗寨岜沙小學,筆者看到教學樓的過道里掛滿了學生們的手工作品,作品童趣盎然、民族特色濃郁。民族文化進課堂不僅傳承了本民族的精神,還激發了學生們的讀書興趣,學校入學率提高到98%以上。
山區窮縣洋溢著重視教育的真情。在從江縣的盤山公路兩側、山村臨路房屋的墻上,筆者看到許多與教育有關的標語:“國家興旺靠教育,農民致富要讀書”;“讀大學改變人生,學技術走遍天下”;“父母辛苦九年,孩子幸福一生”……盡管有的字跡已經斑駁不清,但這些樸實的話語令人印象深刻。
眾所周知,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是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務。在此基礎上,從江縣重視教育,重視對中小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誠屬難能可貴。教育寄托著民眾對美好未來的期望,愛家鄉是愛祖國的基礎。因此,從江縣的做法是有遠見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