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共青團云南省委員會、云南日報報業集團、省扶貧辦、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攜手慈善組織香港樂施會等單位,開展的“云南希望工程‘徒步獨龍江·同興相陪伴’公益籌款活動”,于20日正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拉開帷幕。雖然正式的徒步活動還未啟動,但昨日從州府所在地六庫到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路上,來自各地的志愿者沿途參觀了兩所希望小學,切身感受到了怒江州在教育建設方面的需求,并進一步理解了本次徒步活動的意義所在。
志愿者獲贈紅領巾
志愿者隊伍剛進瀘水縣稱桿鄉,就看到了云冶希望小學的孩子們,身著民族服裝沿路歡迎。見到遠道而來的志愿者,孩子們激動地紛紛給志愿者戴起了紅領巾。
10歲的密興忠是云冶希望小學6年級的學生,在他看來紅領巾就是體現一名小學生積極進步的標志。所以他總要盡量攢起一些錢,用來買新的紅領巾,以便及時更換,保持紅領巾的鮮艷色彩。讓他沒想到的是,當志愿者準備離開學校時,一名志愿者奶奶將紅領巾送給了正好經過的他,并詢問他的學習情況,鼓勵他要好好學習。這位陌生老奶奶親切的關懷,讓他倍感激動,忍不住開心地向同學們說起經過。
“雖然很喜歡這個禮物,但孩子們比我們更需要它。”帶頭回贈紅領巾的老奶奶其實是60歲的昆明市民劉明儀。昨天傍晚,剛到貢山縣城,聽聞獨龍江的氣溫較低后,許多志愿者紛紛湊錢購買棉被衣服,準備今天正式起步后,帶給沿途希望小學的孩子們。
徒步籌款活動引關注
本次籌款活動初衷之一是希望通過志愿者身體力行的舉動,倡導更多本地人也一同加入到“愛”的傳遞活動中。意外的是活動還未起步,就在怒江州引起了關注。
08年32歲的和小麗,是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中排鄉小龍村委會的主任,剛剛被評為全省青年致富帶頭人。雖然,徒步獨龍江籌款活動的線路不經過蘭坪縣,但他在聽聞活動消息第一時間,就主動自發加入到了活動中,“人家大老遠跑來怒江步行籌款,就是為了幫助怒江發展,作為怒江本地人,只要有條件也應該參與進來。”
“本來就不富裕,因病致窮等的情況更是讓村民們難有盼頭。也曾有青年人外出務工,但因為沒文化、不懂技術等原因,最終只能返鄉,守著大山無奈苦干。”在和小麗看來,正是由于這部分曾經走出大山,在城市中碰壁的青年人的歸來,給怒江大山里的村民們帶回來了新的觀念:教育致富。“雖然村民收入不高,但供養孩子上學的熱情卻很高,大家已經懂得知識的重要性。但在怒江州,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依舊有限,一師一校的情況仍舊很多。”他認為,由于自己本身是怒江本地人,對當地的情況相對比較熟悉,當志愿者不僅能更好地照顧籌款活動招募來的各地志愿者,同時也是借此機會充當導游,向招募到的志愿者們推介怒江,以幫助更多怒江的學生們有更好的受教育條件。
高考前助學信息進校
看著貧困學生和永平舅舅家墻上貼著的大小獎狀,共青團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團委的工作人員們很感慨。“雖然經濟負擔壓力大,但孩子們都很重視學習,整個家的學風都很好。如果和永平也去上大學了,將給他的其他兩個表弟樹立起榜樣。”得知和永平并不知道國家助學貸款、“綠色通道”等相關政策后,團縣委副書記和春梅表示,將考慮今后把各種助學信息在高考前送進中學。
“雖然不是日常工作硬性規定的,但服務青年是團組織的宗旨,我們一定要讓準考生們充分理性地作出圓夢的選擇。”和春梅介紹說,蘭坪一中是全縣唯一的高中,每年團縣委都會和一中聯系,盡可能了解貧困學生的情況,及時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但由于和永梅、和永平兩姐弟不是在蘭坪上學和參加高考的,所以他們對兩個孩子父母雙亡,雙雙考上大學卻無法圓夢的情況毫不知情。“但他們的情況,提示了我們今后要把服務青年的工作進一步做細。”蘭坪團縣委欲將助學信息送進中學,及時送給準考生的想法,得到了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沈光鑫的贊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