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開學已有1個多月,期間烏魯木齊市多名學生家長向本報新聞熱線反映,希望孩子在中午能吃上一口熱乎飯的同時,更能吃上安全、可口的午餐,但可心的午餐實在難找,這簡直成了家長們的一塊心病。
因需而生的小飯桌,固然一方面可為那些沒時間料理孩子午餐的家長減輕不少負擔;但另一方面,部分從業人員無健康證、店面無證照經營、不具備營業的必要條件等不完善之處也讓小飯桌的衛生、安全狀況令人擔憂。
據了解,目前烏市90%小飯桌都是在“既被家長需要、又不被執法部門認可”的情況下尷尬存活,如何讓小飯桌規范化、合法經營也成了不少家長的共同愿望。近日,記者就家長們關心的問題對部分學校周邊的小飯桌進行了探訪。
生意火爆——但滿意小飯桌難找
10月8日上午12時30分,記者來到烏市天山區衛生巷,因為此巷道相鄰著烏魯木齊實驗小學、烏魯木齊市第30小學及兵團第一中學,所以是小飯桌相對集中區域,巷道里居民樓、臨街的窗戶上隨處可見小飯桌的標志。雖然距學生放學還有1個小時,但校門口手舉“小飯桌招收午托,小學生負責接送”廣告牌,和向家長散發小飯桌廣告單的人尤為顯眼。
13時30分許,學生放學,部分被家長接走,一些沒接的孩子則在小飯桌接送人員的帶領下走進小飯桌餐廳。記者隨一些小學生走到位于新民西街的一間平房,這個30余平方米的房間內擺放了10多張桌子,還有一臺電視機和兩張上下鋪的鐵床。兩名工作人員用大盆給孩子端來包子和粥,讓20多個孩子就餐。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只是給學生提供就餐和休息的地方,孩子們吃完飯可以看電視或者在床上休息,到15時由工作人員送進校門。而在旁邊的樓內還有一套房間,那里負責做飯和中學生就餐。隨后,記者來到工作人員所說的樓內房間,廚房設在陽臺內,一中年婦女正在爐灶前炒菜,其余幾名中年婦女忙著切西瓜準備水果餐點,70余平方米的房內擺放了20多張餐桌,消毒柜亮著紅燈。
記者以為孩子挑選小飯桌為由,先后走訪了這幢樓的1、2、3、4單元,發現每個單元都有三四家開小飯桌,最多的一家每天有60余位孩子在吃午餐。記者還注意到,這幾家小飯桌使用的都是普通的家庭廚房,不具備為集體人員做飯的條件。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小飯桌沒有相關餐飲服務許可證,但是每個工作人員都辦理了“健康證”,而且我們自己的孩子也在這里吃,所以衛生絕對合格。在走訪的多家小飯桌中,雖然看起來每家衛生情況還不錯,服務也很溫馨,但記者發現,“小飯桌”經營者大多是下崗人員、退休人員、或家庭主婦,無法提供工商營業執照、衛生防疫證等,多數經營人員連健康證明也無法提供,只是一味地說飯菜很干凈。
雖然小飯桌很火爆,但記者采訪多位家長時,大家都表示很難找到一家滿意的小飯桌。張女士告訴記者,最近幾天,她天天在學校附件考察小飯桌的情況,可她看了幾家小飯桌,沒有一家中意。采訪中,家長表示,擔心最多的就是飯菜的質量、衛生條件、休息條件。
又愛又恨——小飯桌讓家長欲罷不能
既然小飯桌多為無證經營,為什么生意還那么紅火呢?不少學生家長認為,小飯桌在生活中確實給他們減輕了不少負擔。“我和孩子媽媽工作太忙,中午經常沒時間接送孩子,更不用說給孩子做飯了。而小飯桌不僅距學校近,還能讓孩子吃一頓飯,并能與不少同齡孩子交流,所以我們還是挺放心的。”一位常年讓孩子在小飯桌吃午飯的家長表示。
采訪中,很多家長提出,由于工作忙或居住地離學校較遠,孩子中午吃飯和休息都成了難題。小飯桌的存在,恰恰解決了這部分家長的難題。10月9日中午,記者在烏市南昌路上一所中學附近的小區看到,一家小飯桌是由兩室一廳的房間改成3間小餐廳,供學生就餐使用,廚房里有消毒柜、客廳墻上還掛著一周食譜。據負責人介紹,飯由工作人員做,保證讓孩子們每天吃的不重樣,孩子們用的碗筷每天都消毒。負責人還介紹道,他們會根據家長的要求,雙休日請名校老師來給孩子進行輔導、講解。由于是中午,正巧學生都來吃飯,屋內被孩子們擠得水泄不通。隨后記者在學校門口和一位接孩子的家長聊了起來。家長告訴記者,孩子今年剛上高一,學校距離家很遠,眼看就要入冬了,希望能在學校附近找到一家證照齊全,讓家長放心的小飯桌,實在不行就只能在附近租房。“小飯桌本來是給我們提供方便的,但是現在很多小飯桌都是‘黑店’,沒證沒照,我們家長也不是很放心。要是他們證照齊全,家長肯定會更放心。”
小飯桌即托管班,專指為中小學生(尤其是低齡兒童)提供餐飲和休息服務。經營者多是在學校及附近的居民區租賃場所,每月收取定額費用。學校放學時間與雙職工父母下班時間不一致,學校不予提供就餐和休息場所,使得小飯桌應需而生。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盡管小飯桌方便了家長和孩子,但其安全、規范和衛生等方面也存在問題,這已成為不容回避的事實。
“地下工作”——小飯桌食品安全監管難
小飯桌的出現,不僅為家長解決了孩子中午吃飯難,接送難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部分下崗職工和無業者的就業問題。然而,小飯桌食品安全誰來監管,衛生是否合格等問題,又讓家長們頭痛不已。
記者在靠近學校旁的烏市公園北街青松苑社區沒看到任何有關小飯桌的經營標志和廣告,但最終在居民的指引下找到小飯桌。60余平方米的房子除經營者自己居住一間外,只余20平方米客廳供學生就餐,餐桌就是居民家用的折疊桌,狹小的廚房更是擁擠,煤氣灶上還燉著一鍋海鮮蓋澆飯,屋內沒有餐具消毒設備。
小飯桌經營者表示,每天餐后餐具都會用蒸煮消毒。由于經營規模和營業額很小,所以不愿意去各個部門辦證,但健康證年年在審驗。采訪中,記者發現由于許多小飯桌都設置在居民區內,不設置任何標志,不僅學生家長不方便找不到小飯桌,就是執法部門也很難監管。
“如果執法人員查到,他們很可能說孩子都是親戚或朋友,拒絕承認經營性質,這給監管帶來了很大難度。”執法人員表示,無證照經營、無專門的消毒用具、經營環境較為擁擠等問題是目前絕大多數小飯桌的經營現狀。
針對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問題,烏魯木齊市政府相關部門一直在加大監管力度,早在2011年市政府就頒布了《烏魯木齊市學生小飯桌監督管理規定》,明確要求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小飯桌”經營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必須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和工商營業執照后方可對外經營。同時,烏市內“小飯桌”行業由當地衛生、教育、工商等七部門聯合監管。然而時至今日,全市600余家小飯桌,辦證者寥寥無幾。作為“小飯桌”綜合治理的牽頭單位,烏魯木齊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表示,食品安全監管職能雖然已經劃歸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但目前部分細節上還在和衛生系統交接。同時,該局還會和其它執法管理部門進一步加強“小飯桌”監管,取締不合格商戶,完善制定相關服務管理辦法,給學生提供衛生安全的就餐環境。
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青少年正是長身體的關鍵期,抵抗力也不及成年人,所以小飯桌的食品供應千萬馬虎不得。在采訪中,無論是家長還是執法部門,都希望這些小飯桌能夠早日規范合法經營。只有相關部門切實負起責任,加強對小飯桌的監管,對餐飲不達標小飯桌予以取締,將小飯桌監管由“大盲區”變成“主陣地”,才能讓學生舒心,家長放心,社會安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