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開始,未來5年新疆克拉瑪依市將重點培養15名知名校長、1100名知名教師。克拉瑪依市教育局局長彭建偉告訴記者,這是該市為實現教育高位均衡推出的又一項重要舉措。
克拉瑪依是伴隨著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的勘探開發而發展起來的“石油城”,隨著石油工業的飛速發展,克拉瑪依的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談到學校的變化,市實驗小學校長李京只說了四個字:“變化太大!”的確,高標準的多媒體教室、室內體育館、標準塑膠跑道……走在克拉瑪依各中小學的校園,如果不細心看校名,記者會誤以為走在同一所學校。“所有學校硬件標準都基本上一樣,當然分不出高低。”李京笑著說。
據彭建偉介紹,從2002年至2008年的7年間,克拉瑪依市委、市政府為教育投入43.3億元,改善辦學硬件條件,并頒布實施了全市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綱要,所有中小學按照同一個標準進行改造和建設。同時,市政府投資5000萬元建成教育城域網,全市每個教室都是多媒體教室,實現了所有中小學的互聯互通。
硬件均衡了,克拉瑪依把目光主要瞄向了軟件。“沒有一流的教師隊伍和校長隊伍,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就沒有保障,義務教育的高位均衡也就無法實現。”據彭建偉介紹,從2005年開始,克拉瑪依每年都要招錄100多名新教師,“在調配教師時,我們依據學校的需要和發展,改變了過去將優質教師資源集中在幾所學校的做法,對所有學校一視同仁。無論是教師調配還是新進教師,都做到了均衡配置”。
克拉瑪依市還啟動實施了“校長教師素質工程”,把教師隊伍和校長隊伍建設作為推進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的重要抓手。克拉瑪依現有教師4110人,該市每年投入經費上千萬元,對全市所有教師和校長進行培訓。其中,今年開始實施“51511工程”,即5年內重點培養5名教育家,15名知名校長,1100名知名教師。“我們采取多種方式提高校長隊伍和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一是送到發達地區培訓,二是送到內地名校去掛職鍛煉,三是請專家團隊到本地培訓教師和校長,四是通過校本培訓進一步提高水平和能力。”彭建偉說。
克拉瑪依市通過建立起來的一套對新教師的培養、發展、考核的政策機制和激勵機制,讓每個新教師,每年都有機會出去培訓和鍛煉。對骨干教師、優秀教師采取送到內地教育發達地區進行掛職的辦法進行進修和培養,從而促進了各層次教師的快速成長。
在克拉瑪依市的各中小學校采訪,記者發現,各個學校都在忙著制訂自己的學校文化發展方案。市九中校長孫定國告訴記者,在硬件和師資都相對均衡的情況下,特色學校建設是學校高位均衡發展的又一標志。
克拉瑪依市啟動了特色學校建設,按照“統籌規劃,整體推進,分步實施”的思路進行,分三個階段梯次推進,即選擇特色項目、形成學校特色和建立特色學校,從而最終實現“一校一特色”的目標。據了解,克拉瑪依市每個學校都將制訂屬于自己的學校文化建設方案,并經過論證后實施。做到方案可行,經費到位,專人負責,一把手抓。
2010年底,克拉瑪依市委決定實施一系列工程推進全市跨越發展,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力爭用5到10年時間,把克拉瑪依的教育辦成區內極具特色和吸引力的一流教育。彭建偉說:“為了實現這一全市目標,我們一定要在教育高位均衡上做好文章,加大資金投入,組織實施項目,再打一個漂亮的均衡仗。”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