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嘗到了“甜頭”
——新疆克拉瑪依落地式家庭教育活動紀實
提起新疆的克拉瑪依,很多人都想到那里的石油。而記者此行,則是聽說那里的家庭教育很有特色。初冬的一天,記者飛機轉汽車,經過8個多小時,走進了克拉瑪依市第一小學六年級七班的教室。
班主任張念三十來歲,嗓音洪亮,動作干練。在與記者的交談中她坦陳,以前,她也曾經使用“大棒”“鎮壓”政策對待孩子。但在參加了市里組織的家庭教育課程后,慢慢懂得了很多道理,漸漸開始嘗試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
張念老師津津樂道的家庭教育課程,指的是克拉瑪依2008年在全疆率先開展的“克拉瑪依市中小學和諧家庭教育工程”。為推動該項工作的實施,市里專門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指導中心負責整體運作,調動所有教育資源,使得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形成一股合力。
家庭教育工作指導站站長劉金萍告訴記者,學校率先成立家庭教育領導小組和以其姓名命名的家庭教育工作指導站,下設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辦公室兩個機構,健全了家庭教育組織體系。指導站的家庭教育指導師負責學校每年計劃的制定和教學活動的組織和落實,各年級組長負責實施和協調,班主任制定、實施本班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具體措施的“層層負責,落實到人”的管理模式。
按照工作流程,張念老師先是在班內挑選出關心家庭教育、有公益心的父母組成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接著將班級分為幾個片區,每個片區由相應家長負責,并將片區內每位孩子的情況介紹給相關家長,讓其定期了解片區孩子的家庭教育情況,并將了解到的情況告訴她,一起為那些出現問題的家庭出謀劃策,解決問題。“班級就像是一張無形大網,遍布每個角落,不僅孩子成為朋友,家長也因此成為朋友。關系融洽多了,管起來也更省心了,我嘗到了其中的‘甜頭’。”說到這里,張老師一臉幸福。
像張念一樣,學校的老師們都將學到的家庭教育知識用到了班級管理上,都嘗到了“甜頭”。不少班主任也為人父母,他們從解決自己孩子的問題里,了解學生在怎樣學習,有什么想法和難處。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需要,不斷反思自身教育工作,既提升了自己,也給其他家長以警示或借鑒,將科學育人的領域延伸到家庭,引領家庭教育向科學化發展。
雷英,是六年七班張玉婷子的媽媽,也是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的成員之一。她以前也曾十分苦惱,她只知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只會對孩子嚴厲,但不知道該怎樣當好。但一次現場交流會讓她徹底改變了。現在談起那次活動,她仍然記憶猶新:“在交流會上,婷子對我說,‘媽媽,我知道您很愛我,但您的愛太嚴厲。如果有哪次沒考好,您用難聽的話來罵我,甚至還動手打我。我總覺得自己不爭氣。在您眼里我是一個不努力學習的孩子,可我真的努力啦!’聽著女兒訴說,我也熱淚盈眶,我把她緊緊擁入懷里說,‘孩子,媽媽對不起你!總認為對你嚴格要求才是真正的愛,總想讓你成為最優秀的學生,就盯住了分數,可從來沒想過你的感受。以后決不再打罵你了。’從那以后,我接受了家庭教育指導師和講師的學習,成為了學校的志愿者和骨干家長。”
隨行的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導中心主任李霞介紹說,我們認識到家長們蘊藏著極大的教育潛能,讓家長走上講壇,不僅能交流育子經驗,還能促進家族成長為家庭教育的專家和志愿者。家長自己的現身說法,很具親和力,家長愿意聽,還愿意學。
對于很多基層教育部門來說,學生的分數和升學率是第一重要的任務。克拉瑪依卻為何如此重視家庭教育?教育局局長彭建偉解釋道:“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課堂’,重要性不言而喻。克拉瑪依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由于企業的性質,致使家長太過于依賴學校和社會的教育。不少家長長年在野外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問題,隔代教育、冷漠教育、暴力教育等普遍存在,給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嚴重障礙。”基于對現實的關注,克拉瑪依教育局決定狠抓家庭教育,開展落地式家庭教育活動,為每一個孩子送去父母的溫暖和家庭的關懷。
想法很好,實施起來卻沒那么簡單,彭局長一上來就碰到了麻煩:“家庭教育工作一貫由婦聯負責,可婦聯不能深入中小學主體。再有,單靠政府推動是不行的,需要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積極參與進來。”
為此,他們想了很多辦法,首先解決了行政壁壘問題,婦聯和教育系統聯合起來,為家庭教育申請編制,在教育局設專人負責家庭教育問題的推廣和咨詢,組織教師、家長參加家庭教育課程,深度實施家庭教育工程。
教育部師范司中小學班主任國家級培訓專家王寶祥也表達了同一觀點,家長和老師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孩子好,可都容易犯“歸因”錯誤。如果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在父母身上,或者推給學校,都是不對的。教育需要合力,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應該是朝同一個方向引導孩子。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