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6日從西藏大學了解到,西藏大學關于《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理、傳承研究與數字化保護》課題,獲得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第二批)立項資助,這是西藏所有高校獲得的第一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
西藏大學科研處處長丁玲輝介紹,《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理、傳承研究與數字化保護》是由西藏大學聯合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西藏藝術研究所,以西藏大學藝術學院阿旺晉美教授為首席專家申報,于近日經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立項,并獲得國家社科基金的立項資助經費80萬元。
丁玲輝說,西藏擁有豐富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包括舞蹈、音樂、戲劇、美術、傳統節日、手工技藝等歷史悠久,積淀厚重,堪稱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一朵絢麗的奇葩。
“《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理、傳承研究與數字化保護》獲得國家立項資助表明西藏大學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也標志著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研究、整理以及數字化方面的喜人成績。”他說。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文化廳非遺處了解到,2006年,西藏全面啟動非遺普查工作,成立了12支非遺普查工作隊,基本走遍西藏120萬平方公里土地,摸清西藏非遺的種類、數量與分布狀況。通過普查,西藏共收集記錄稿10萬余篇、音像1500余盒(盤)、照片4萬余張,發現有非遺種類10個、各類項目近800個,涵蓋非遺包含的所有資源種類。
目前,藏戲、格薩爾史詩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另外,唐卡、藏醫藥、拉孜堆諧等76項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西藏先后公布四批自治區級非遺名錄共323項和兩批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共227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