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700米的高度,不必說內地到訪的游客,就算久居拉薩的民眾初來乍到,隨著海拔驟然上升千米,同樣會感到頭暈胸悶、手腳乏力,活動能力明顯下降。然而,記者日前在海拔4700米的西藏定日縣盆吉鄉小學看到,很多在這里寄宿的孩子以體育活動的方式度過周末,表現出優秀的高海拔低氧適應能力,收獲了一份屬于自己的開心時光。
時值初冬,從珠峰腳下的定日縣城出發,湛藍的天空與金色的大地一路同行。在崇山峻嶺的注視下,翻過山口、越過河流、穿過村莊,經過約3小時的土路顛簸、塵土飛揚,盆吉村悄然出現。村子依山而建,四周群山環繞,清澈的河流在村前流淌。
盆吉鄉小學是盆吉村和周邊四個村莊的唯一一所小學,走進校園,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幾棟淡黃色的平房把學校中央圍出了一塊大約30米長、15米寬的水泥地,這是學校的唯一一塊開闊地,全校大會、慶祝儀式、體育活動都在這里進行。雖說是周末,空地上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只見空地一側,幾名孩子正在投籃,投籃姿勢五花八門,命中率也十分有限,但絲毫沒有影響他們努力向上拋球的熱情;在另一側,幾名孩子正圍著一顆足球奔來搶去,偶有一腳將球踢出“重圍”,緊接著孩子們一路叫嚷圍追過去;在空地一角,還有孩子在跳繩跳皮筋,歡聲笑語夾雜著呼呼風聲,在學校上空回蕩……
從空地上向四周眺望,屋頂與藍天之間,是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山峰,高原地區空氣含氧量原本就不及內地,到了冬季含氧量還會降低;熾烈的太陽在這里無遮無擋,明晃晃的光線刺得人睜不開眼;冬季山區不時刮起大風,迎著風感覺像被一塊無形的布堵住口鼻,呼吸不暢……不過這些似乎都沒有影響孩子們奔跑跳躍、追逐皮球的熱情與活力。
據盆吉鄉小學校長旦增歐珠介紹,學校目前有180多名學生,除了本村的學生之外,其他村莊的孩子由于路途遙遠、交通不便,都在學校寄宿,通常只有逢年過節或寒暑假才會回家。周末留校時,各種體育活動正是他們的最愛,“尤其男孩子,一拿到球什么都忘了,有時一整天都在操場上打球玩球,顧不上吃飯,也顧不上風吹日曬”。
次仁多丹是學校的一名五年級學生,皮膚黝黑、眼睛閃亮、牙齒潔白,他的家鄉龍噶村距離學校約30公里,周末他都在學校度過。當記者抵達時,他正和幾名同學一起投籃、搶球,不時大呼小叫。然而在記者面前,他卻十分靦腆,說話惜字如金,不時撓頭吐舌。他說自己很喜歡籃球和足球,不僅可以“鍛煉身體、少生病”,而且“和小伙伴在一起玩很開心”。
旦增歐珠說,除了寄宿生的“體育周末”外,平時學校每周有兩節體育課,但沒有專職的體育老師,只能由各年級主任“兼職”,通常低年級會教廣播體操、進行隊列訓練,高年級則會教一些球類運動的基本規則和技巧,剩余時間自由活動。學校二年級主任塔開老師坦言,自己只能“會多少就教多少”。
盡管條件有限,但塔開告訴記者,孩子們都很喜歡體育課,“非常積極、熱情得很”。
此外,合適的運動器材和場地也是讓校方很撓頭的問題,旦增歐珠說,學校原來的籃球框已經壞了,乒乓球桌也年久失修、老化嚴重,幸好近日在西藏自治區體育局和登山管理中心的幫助下,學校更換了新的籃球架、乒乓球桌,并獲得了一批球類、跳繩、作業本等文體器材。“給學校幫了大忙!”旦增歐珠很是感激。
相比之下,場地問題似乎更加棘手。在學校唯一的空地上、在兩個簇新的籃球架間,有人在地上畫了歪歪扭扭的“中圈”,一塊籃球場算是有了,可這塊空地對于同樣風靡在孩子中的足球運動而言,卻有些“捉襟見肘”。
“空間有限,在學校里(踢球)又擔心打碎玻璃,可學校外面也沒有地方,有些內地流行的運動,比如羽毛球,在這里卻很難開展,一陣風就把球不知吹到哪里去了!”旦增歐珠說:“要是能有塊足球場,哪怕是小場、五人制足球的場地,那也好啊!”
次仁多丹同樣對一塊更具規模的運動場地充滿期待。“希望能和別的年級進行正式比賽!”立志成為一名優秀運動員的他說道,臉上露出羞赧的微笑。
據介紹,當地孩子優秀的高海拔低氧適應力已經引起西藏登山學校的注意,有意在這個地區尋覓、選拔適合開展各項登山活動的好苗子。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