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國家發展的長遠計劃要以教育為基石,在《西藏發展與進步》白皮書中詳細闡述了西藏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從只有少數貴族擁有教育權利的舊西藏到義務教育入學率近100%、15年免費教育的今天,西藏的教育正同全國其他省市一道大步邁向標準化、現代化。
白瑪次仁,西藏大學副校長,在西藏從事教育工作24年,曾在西藏民族教育研究所工作。多年的教育工作讓他看到了西藏教育的飛速發展,同時也不斷關注西藏教育的改進。
“舊西藏實行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教育制度特別落后,以寺院為依托的宗教傳承教育和少量的官辦教育、私塾教育成為西藏傳統教育的主要形式,并且被三大領主控制著。自西藏和平解放以來,才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教育體系。現在,西藏擁有1000多所各級各類學校,而在和平解放前,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學校。”談起西藏教育變更,白瑪次仁作為一個親身歷經者深有感觸。“我自己能夠讀小學、上大學、參加工作,如果沒有西藏教育的發展,也不會有今天個人的發展。當我作為教育工作者走進西藏的農牧區看到建設美觀完善的校園時,總會從內心發出感慨。”
《西藏發展與進步》白皮書中有這樣一個喜人的數據:“截至2012年底,全區有小學在校生29201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4%;初級中學在校生130266人,初中入學率達到98.6%;普通高級中學在校生47825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18291人,高中階段入學率達70.2%;在校本專科生33452人、研究生1079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7.4%。掃盲人口覆蓋率達到100%,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0.8%,15周歲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8.1年。”這一項項數字是西藏教育事業發展最好的證明。
在遙遠的西藏阿里措勤縣,措勤完全小學的孩子們正在晨讀,朗朗的讀書聲穿透了海拔5000米的高原。措勤縣完全小學副校長白瑪德吉見證了這所學校15年的變遷,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當年只有一間教室的土房子,缺少老師,牧民不愿送孩子上學讀書,簡直是困難重重……現在,我看到這些孩子們都穿著漂亮的校服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讀書心情很難形容。”
如今白瑪德吉正在認真研讀《城鄉教育研究》、《新課程研究》等刊物,瀏覽專業教學網站,她開始探索符合牧區孩子實際的教學方法。
而西藏大學副校長白瑪次仁也在不斷關注西藏教育的改進,“西藏教育的發展是事實,但是與內地其他省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白瑪次仁說,“根據西藏地域的特殊性,義務教育發展情況是不同的,包括師資力量、教學設施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
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西藏將繼續保障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普及,努力做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