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雪域高原 助力教育騰飛
西藏是位于祖國西南邊陲的以藏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地區。和平解放前西藏的教育幾乎是一片空白,和平解放后在黨中央的關心與全國人民的支持下教育才開始逐步建立。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對于維護西藏社會的穩定,促進西藏經濟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惠教政策百年樹人
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條件,決定了真正能夠持續支撐西藏發展的是讓西藏的人才培養的量和質迅速地趕上內地。所以,教育援藏成為助推西藏教育發展的重要舉措。
惠教政策的不斷出籠不僅彰顯了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科教興區的決心,而且有力助推了西藏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隨著國家教育政策對西部的傾斜,西藏自治區政府也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有了足額的經費,教育的發展也有了基本保障。同時,各級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具體措施,也為教育的發展助力非淺。城鄉免費教育全面實現,“三包”經費標準一提再提,中小學教師公用經費足額按時撥付等,都為基礎教育的不斷提升夯實了根基。高等教育及職業教育方面的優惠政策也是舉不勝舉,這些無疑刺激了西藏教育事業的突飛猛進。
大愛無垠 援藏助教
在對口援藏方面,社會各界一直在為西藏教育事業實現快速發展而努力。援藏助教,流露出的是一種情懷,這是一種魂牽夢繞、心向往之的雪域情、民族愛的情懷。
2002年,教育部召開全國教育支援西藏工作會議,要求采取“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和“定點、包干、負責”的辦法支援西藏教育發展;2007年7月,教育部啟動了新一輪教育對口支援西藏工作,采取“分片、分校負責,定點對口支援,包干落實對口任務”的辦法,由18個省、直轄市對口支援西藏7個地市發展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重點幫助西藏15所普通高中學校和7所中等職業學校;從2007年至2010年,每年為對口支援地市培訓120名中小學骨干教師、60名教育行政管理骨干,選派教師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援藏;由內地35所高等學校分別對口支援西藏6所高校。幾年來,各對口支援單位圍繞基礎建設、師資培訓、行政管理隊伍培養、學科建設、學生交流等積極開展援藏工作。僅近3年間,對口支援單位共援助教育資金2.75億元,實施教育援建項目474個,新建校舍13.6萬平方米,捐贈圖書資料50多萬冊,正是有了內地省市的無私援助,“十一五”期間,西藏教育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教育援藏已經成為助推西藏教育發展的一大舉措。
為慶祝昌都解放60周年,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開展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自協會倡導向昌都開展捐書活動以來,西藏人民出版社、北京時代華語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西藏書店等圖書出版單位,在短時間里籌措了價值120萬元的各種書籍,包括文化、經濟、社會、民族、教育等各個方面內容,為昌都地區人民提供了精神食糧和知識工具。
明星教輔與西藏攜手共進
為充分發揮西藏獨特的政策潛力,擴大政策效應,挖掘內地優勢教育資源,西藏人民出版社堅持“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在教育領域又開辟了新的沃土。
西藏人民出版社承擔著中小學教材和其他藏、漢文圖書的出版工作。目前,該社教輔類圖書發行已躋身出版界前20名,高考(微博)、中考、小考類圖書已進入前3名,并成功打造出了聞名國內的品牌產品——“天利38套”,有媒體以《十年鑄一劍,鋒從磨礪出》為題,利用半個版面的篇幅,剖析介紹極為火爆的教輔名牌——“天利38套”成功的奧秘。在教輔市場的大潮里,在成千上萬種教輔產品潮起潮落的競爭中,暢銷數十年,被稱為“閃耀的明星品牌”。成為了西藏人民出版社的“新銳部隊”,使得西藏人民出版社在教育領域變得家喻戶曉。
60年基礎教育 實現質的飛躍
西藏經過了60年的發展,各項教育法規已逐步完善,教育內部結構得到了優化調整,教育發展目標更貼近西藏經濟、社會實際。西藏已形成了包括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在內的教育體系,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和農牧區教育的綜合改革不斷深入,在拓寬服務方向以及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等方面作了有意義的探索和實踐,教育面向經濟、服務經濟的局面開始形成;教師隊伍不斷壯大,教師整體素質比過去有了較大提高。可以說,西藏教育已從幼稚走向成熟,一條既切合西藏實際,又具有民族特色的西藏教育現代化之路已展現在眼前。
教育承載著西藏繁榮發展的希望,教育肩負著全區各族人民的期盼,回顧近60年來西藏基礎教育走過的路程,充分體現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為發展西藏教育所采取的積極政策,西藏教育可以說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最初級的教學規模到現代民族教育體系的大轉變。與舊時期的西藏教育相比,西藏的基礎教育無疑有了一個巨大的飛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