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未來高考錄取方向可能會淡化批次,學生可以任意填寫各校各專業的志愿順序。在日前舉行的中國教育學會[寧夏教育網]第27次學術年會上,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談松華介紹,實行高考改革后,未來高考錄取方向可能不會再分諸如“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這樣的批次,這將為學生和學校提供更多雙向選擇的機會。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是以前大家對高考的形容。但高考與高招其實應該只是從一個學習階段走向另一個學習階段的橋梁和過渡,所以它的功效應該是更多選擇、更暢通便捷。
9月初,國家關于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取消文理科,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諸多科目都是“學完即考”“一門一清”;而報考大學的時候學生可以從這些科目中自主選擇3個科目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不分文理科,讓學生自己選擇計入高考的科目成績,這就像是給高考這座橋梁“擴容”,然后在一定程度上給予通行者“選擇通道”的更多權利。
這一次,談松華所介紹的高考改革方案,可以說是這座橋梁的另一種擴容——不再分一本、二本這樣的批次,學生可以任意填寫各校各專業的志愿順序。配合批次淡化,還有可能實行一檔多投,學生可以向多所高校多次投檔,雙向選擇錄取。
如果這些方案相繼得到落實,我們就可以說高考這座曾經的“獨木橋”被改造成了多通道、多層次、多出口的“立交橋”。淡化批次之后,學生首先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去選擇專業,然后提出問題:學習這個專業哪家強?填報志愿的時候,即便某校不是一本,但如果那個專業是自己最想要的,學生也可以把它列為第一志愿。
本月初,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試招生試點方案》。根據該方案,每名考生可填報兩所院校志愿,每校可填報3個志愿。上海市教委新聞辦表示,2015年春季高考將探索一名考生同時被兩所高校預錄取的模式,在這樣的模式下,考生只需在規定時間內到其中一所高校進行錄取確認即可。
這樣的試點之后,我們期待的是更多地區的更多考生,可以像談松華所說的那樣:“向多所高校多次投檔,雙向選擇錄取”。這樣的做法,等于是讓考生在通過高考、高招這座橋梁時,可以停留一下、觀望一下,看看哪一條“匝道”更適合自己,那一個出入口已經向自己敞開。
把獨木橋擴容成為一座立交橋,其根本的一點,就是把更多選擇權交到學生和學校手中。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更多地發揮主觀能動性,為自己未來的學習乃至就業做出規劃。對于高校而言,打破批次、鼓勵競爭,就可以刺激他們辦出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拳頭專業”。
在現實語境下,高考既是橋梁,也是“指揮棒”。所以高考、高招的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把更多的選擇權交給學生和學校、把高考變成四通八達的立交橋,這也將對中小學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