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自治區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2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5個實驗實訓室,目前高校規模最大實驗實訓樓……兩年內,銀川大學投資1500萬元,增加模擬、仿真和生產性的實訓條件,打造集教學、實驗、實訓、科研、技能鑒定、技術推廣為一體的實踐技能平臺。
11月28日,記者在銀川大學看到,一臺風力、太陽能為一體的發電機巍然聳立著,這是該校一位教授帶領著十幾名學生自主研發建起的“風光發電實訓”設備。該設備每天可以發電48至72度電,集教學、實訓、運行為一體,既滿足教學實訓要求,又可以發電節能。近些年,銀川大學著力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學校今年投入340萬元購置24臺普通機床設備、5臺數控機床設備和6間計算機公共機房,同時投入160萬元新建4間模擬仿真實訓室,將企業“搬進”校園,讓學生一入學就能“上手”實踐操作企業設備,形成了“教學、生產、實訓一體化”的生產性實訓教學模式。
同時,銀川大學以培養學生技能為主線,還以“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等形式,與46家企業建立“實習就業”雙基地。學生畢業前就能拿到學位學歷證、上崗證、技能證和化工電工等資格證,縮短了學生技能培訓時間,一進企業就能迅速“上手”成為熟練工,從而贏得了企業的“喜愛”,該校學生連續9年就業率達95%以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