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寧夏學生數據信息全部錄入國家系統
教育部出臺的《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9月1日起正式實施。從銀川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銀川市中小學生信息收集工作已經全部完成,全區電子學籍信息錄入工作將于本月底完成,10月底前所有數據都將進入國家系統。
學籍一人一號究竟意味著什么?“學籍一人一號,簡單地說就是學生一入學就將擁有一個學籍號,該學籍號將跟隨學生上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等,直到完成學業為止。”銀川市教育局副局長馬小林如是說。那么,實行學籍一人一號后和沒改變之前有什么區別?又有哪些好處呢?進行了采訪。
學籍“空掛”再無可能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流動人口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跨省份、跨地區轉學、升學的現象也隨著增多。跨省份、跨地區轉學就會出現一個學生有兩個以上學籍現象的發生。為了杜絕學籍“空掛”的現象,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據了解,這也是第一個全國性的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
“一個學生怎么會出現兩個以上學籍?”不少家長不解。“比如,一個學生在銀川讀書,擁有一個學籍,但后來轉到其他城市上學,那么該學生在新城市新學校又會新辦一個學籍,此時,該學生就擁有兩個學籍,以此類推,有些轉學普遍的孩子會擁有多個學籍。”馬小林解釋,《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實施后,這種情況將不再發生,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籍號都是統一編碼,都將是唯一且終身使用的。
高考移民無縫可鉆
電子學籍的出現,除了逐步減少多學籍現象的發生,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杜絕學籍造假和高考移民。眾所周知,每年高考,都會有不少高考移民現象出現,而此次教育部出臺的《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將有效地解決學籍造假、高考移民等頻頻出現的問題。
“每名學生的學籍檔案基本信息將只采集一次,主要在小學一年級入學時采集,學生在進入更高年級或更高教育階段時其學籍檔案基本信息均采用第一次采集的數據信息,這樣就很方便跟蹤學生就學轉學動態,防止一些學生鉆“高考移民”的漏洞。除此之外,電子學籍還將實現全國聯網,對學生進行電子身份管理。”馬小林說,這樣以來,每位學生的信息都是透明的,根本無法作假。
保障外來人員子女就學
眾所周知,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是由政府撥款的。但以往這些錢都是按學籍分到地方和學校,如果一個學生轉學到新學校,學籍還留在原地,那么經費將繼續撥付到原校。這也成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城市入學的一大障礙,不少學校在接收此類學生時,提出收取借讀費。
“實行電子學籍后如果學生中途轉學,就要從原就讀學校轉出電子學籍檔案,才能在轉入學校注冊獲得學籍。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生在哪里讀書,錢和免費教科書待遇就到哪里,這樣的情況下,學校也不會有什么怨言和收取借讀費的理由了。”馬小林說,這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給擇校熱降溫
新的管理辦法出臺后,小學入學時,學生獲得電子學籍,上初中和高中時,需從原畢業學校轉入電子學籍檔案,然后注冊獲得學籍。依照管理權限,由教育管理部門經過網上電子學籍的轉移,才能在轉入學校獲得學籍。當學籍網絡化系統全面實施后,學校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將根據招生計劃,在學籍系統中核定學校新生學籍總數。一般情況下,學校只能按照計劃招生,網上即可監控學校有無增招。如果確實需要調整,必須經過學校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如果硬要進入該校學習,就只能成為“黑戶”。這對于目前愈演愈烈的中小學擇校之風也將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此法將有效杜絕部分學校超計劃違規私自招生,隨意擇校招生的現象發生。
公平分配各地教育資源
電子學籍實施后,除了對學生和各地教育部門有好處外,國家教育部門又能享受那些便利呢?據介紹,全國中小學生學籍管理系統將實現跨部門系統數據對接:一是與公安部身份認證信息管理系統對接,防止學校編造身份證信息虛假注冊學籍;二是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技工學校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對接,防止中職學校重復申報學籍;三是與稅務、社保等部門信息系統對接,掌握學生就業情況;四是與出入境管理系統對接,掌握學生出入境情況;五是與國家即將建設的國家人口基礎數據庫對接,及時掌握學生信息變化情況。
實現了這么多數據對接究竟有何好處呢?馬小林副局長解釋,“國家教育部門可以更好地監管全國各地教育資源配置情況,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每個地區教育質量的情況,還有就是之前提到的義務教育階段可以更好地做到按學生公平分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