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大段建南:高校GIS論壇應重視對GIS感興趣的學生
對于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段建南老師,早有耳聞,他是全國GIS應用水平考試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在土地資源利用與信息技術的結合上有著三十余年的研究,為GIS專業多元化發展傾注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何時開始與GIS接觸,他已經很難記起,但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在1993年,當時還在中國農業大學讀博士的他,在嚴泰來老師的GIS課上,領略了GIS的魅力。“嚴老師用自編的程序和軟件來講解GIS,包括用數字化板進行點線面空間數據的輸入,從最基礎的技術與方法開始。”因為他所學的土壤學涉及土壤/土地調查、評價、規劃,幾乎所有課題都需要繪圖、制圖,GIS應用必不可少。所以,這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也讓他真正踏上了將土壤/土地資源與GIS相結合的教學科研之路。
與段建南老師屬于“不打不相識”,彼時高校GIS論壇正在報名中,通過網絡方式報名的他遇到了一些問題,他將咨詢電話“誤打”到了我這里,雖然問題最終是網絡部同事解決的,但這些問題也成就了這段采訪。
GIS應用在農業院校“開花”
2001年,段建南老師作為“引進人才”來到了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在他看來,學校將自己引進,本身就說明重視GIS在農業資源領域的應用。
“最早是在農業遙感與資源利用專業,后來更名為土地資源利用與信息技術專業(自主設置專業)招收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段建南老師告訴,學校沒有本科GIS專業,只是在研究生的培養與教師科研方面,在做與GIS、RS相關的工作。
對于學院為什么沒有開設GIS專業,段建南老師表示,“一方面,作為一所農業院校,開辦GIS專業沒有優勢,我們更看重如何依托農業相關專業將GIS應用好;另一方面,從學生就業來講,我們的學生所涉及的用人單位真正需要的不是單純的GIS專業學生,有專業背景同時對GIS應用能力強的人才會更受青睞。”正是基于這些實際的考慮,學院在學生的培養上,更注重專業應用型GIS人才的培養。資環學院有中央與地方共建測量學實驗室,還有資源環境與信息技術實驗室,擁有價值400余萬元的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測繪制圖、土地規劃、地籍管理等軟件和硬件儀器設備,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GIS、遙感等相關課程和實驗、為師生開展GIS應用相關科學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據段建南老師介紹,學校專門成立了土地資源利用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從事以GIS技術為主的空間信息技術應用研究,師生發表了許多涉及GIS應用的論文,比如土地規劃、土地評價、土地利用變化、水土保持、測土配方施肥、基本農田數據庫、土地執法監察等等。“有學生研究縣一級建設用地的功能評價,其中利用GIS建立評價體系,從而對縣域城市土地利用提出建議。還有學生,研究土地利用功能的變化,包括社會功能、生產功能、生態功能等,通過分析不同時間、空間數據,從而分析這些土地功能的變化趨勢。”段建南老師說,在湖南農大,GIS的應用不僅限于資環學院,園藝、農學、生物、生態、草學等學科相關學院的一些師生也在從事GIS的應用研究。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從2003年開始,段建南老師任資源環境學院院長,并且在這個位置上一干就是十一年,直到今年早些時候才退下來。但是退下來的他,絲毫沒有想過去享受幾年安逸的生活,反而精神頭兒更加的足了,努力在所從事的專業上更上一層。
如今,剛擺脫行政事務束縛的他,就“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土地資源管理學科的研究上,“重點有兩個方向,一是土地資源利用,二是土地信息技術。”他告訴,除了這項工作之外,最近幾年,他也在依托遙感與GIS,探索湖南多云多雨情況下農業空間信息獲取問題的解決之道;另一方面,湖南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在農業土地利用方面,耕地種植布局、閑置(撂荒)等問題,也是他主要研究的內容。
段建南老師直言:“前幾年因為做院長,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學院的行政事務上,在科研方面落伍了,尤其是每次去參加學術會議,看到同行的研究進展,自我感覺投入不足。”在很多人看來,年齡大了,并且該有的也都有了,就該安穩度過之后的生活。而段建南老師則誓要“恢復自己在所從事專業方面的精力”,他的想法很簡單:能干一點就干一點,不能輕易地放棄。
可以說,正是危機意識才讓他不敢有絲毫的放松,而對事業的執著和激情,更是讓他不懈探索的不竭動力。
創新能力要在實踐中培養
談到與高校GIS論壇的結緣,段建南老師笑稱有些“偶然”:在上任院長之后的一段時間,會經常到北京參加會議,而當時恰逢高校GIS論壇在九華山莊舉辦,本就對GIS有著濃厚興趣的他,自然不會錯過這一盛會。而多年來對于論壇的關注,也促使他對論壇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目前的高校GIS論壇,我認為要特別看重學生。”當問到對論壇有哪些建議時,段建南老師如此表示。在他看來,論壇不僅是老師交流的平臺,還要盡可能多的給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尤其是對那些非GIS專業但是對GIS感興趣的學生,應該讓更多這樣的學子走進論壇,走到行業GIS應用中來。
也許是一直身處農業院校的緣故,才讓他如此重視應用型人才。他也計劃帶一些自己的碩士生和博士生一起參加今年的論壇,“一方面是增強他們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讓他們開拓視野、開放思維。”
段建南老師告訴,其實整個學院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一直貫穿于日常教學中,尤其是實踐環節。據他介紹,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很多老師在做項目的同時,都會讓學生參與其中。他認為,所謂創新能力,必須在做事過程中才會產生、提升。眾所周知,即使再知名的科學家,學術創新也是需要積累的。這種積累,不是簡單地從書本、課堂上就能得到,而是必須在實踐中才能獲得。尤其對于GIS而言,本身就具備很強的實踐性,所以更需要學生在實踐中去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
“一名教師,甚至一所高校,最大成果應該是自己培養出的優秀學生。”這是段建南老師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學生,是他最為看重的財富,作為師者,桃李天下才是最大的慰藉。他表示,包括他在內的整個學院,未來還會創造更多的條件讓學生受益、成才。
2014年第五屆高校GIS論壇,將于11月8—9日在武漢市科技會展中心舉行,期待這場深入探討地理信息產業的人才培養、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盛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