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到教育窗口咨詢,卻遇無人值班或冷漠對待;城廂區名邦小學無證辦學;孩子要當班干部、要得到老師關注,家長就得給老師送禮……”11日晚,莆田市舉行“政風行風人民評”的第五場電視問政活動,接受評議的部門是莆田市教育局。活動前,這則“群眾視角”的短片讓教育局局長“面容失色”。現場評議員和場外觀眾頻頻發招,尖銳問題直拋向部門。
針對短片中的問題,莆田市教育局局長鄭祖杰表達了歉意,稱這是教育事業發展中的普遍問題,并表示,對于窗口無人值班或態度冷淡,將責令整改;對于無證辦學的名邦學校,城廂區教育局已對其發出停止辦學的通知。鄭局長說,節假日補課和教師收禮,是明令禁止的,市民可撥打市教育局監察室電話2684683監督舉報。
持戶口入學遭拒允許“批條子”入學?
現場一位市民稱,受朋友之托,給鄭局長遞來一個信封,希望能解決問題。拆開信封,鄭局長看到一張入學申請書。該市民解釋,朋友的孩子今年滿7歲,戶口在鳳山居委會,到劃片的市實驗小學入學時卻遭拒絕,理由是祖孫三代戶口都在鳳山居委會,孩子才可入讀。
鄭局長解釋,小學每年的招生條件都經教育部門審核。根據市實驗小學今年的入學條件,該市民朋友的孩子只能到由荔城區教育局協調安排的梅峰小學就讀。鄭局長說,實驗小學的普及區在鎮海、鳳山居委會,因該小學容量不足,每年只能根據普及區內的情況逐步放開入讀時間,今年規定2005年戶籍入鳳山居委會的小孩才能到實驗小學讀書。
對于鄭局長的回答,該市民質疑,為何普及區外的孩子可通過“批條子”的方式入讀市實小?鄭局長解釋,因部分學生為港澳臺僑胞,及學生數量不斷增加,所以會有普及區外的學生就讀。這時,主持人打斷了鄭局長的回答,要求其直接回答該市民的問題。
之后,鄭局長介紹,學校的辦學規模為每班45人,全校不能超2000人,一個年段6個班。由于城區整體容量不足,目前城區所有學校都出現大班的現象,超負荷運載,且目前城區不少樓盤因未配套學校,所以只能到普及區外的學校就讀,就出現了上述市民反映的情況。鄭局長說這是迫不得已,接下來只能增蓋,緩解入學難。
校車隱患由來已久為何才準備打擊?
現場,還有一位女士就校車問題提問。該女士稱,現在小學門口出現許多三輪車和面包車接送學生,且嚴重超載,存在安全隱患,詢問教育部門對此有何對策。
莆田市教育局副局長戴明粦回答了上述問題。戴副局長說,針對以上現象,教育部門要求學校加強對學生和家長的安全意識的宣傳,同時加強正規校車的管理,包括增加校車數量、安裝GPS,嚴格審查車輛及駕駛員資質。戴副局長表示,因學校沒執法權,只能在校園周邊維持秩序。下一步,教育局將聯合公安、交通部門整治三輪車接送學生上學、放學的現象。
直播播出后,市民張先生致電本報新聞熱線,表達了對校車一事的看法。張先生質疑,教育部門明知自己無執法權,為何至今才準備聯合公安部門打擊。
專家點評:規范入學公開信息是關鍵
莆田市委黨校陳明德副教授對該場問政進行了點評。
陳明德說,根據現場的提問發現,目前學校存在招生入學信息不公開、城鄉資源分配不均、學校存在暗箱操作等問題,說明教育局工作還不夠到位,之后應該規范招生入學公告,公開信息,同時加強對縣區學校的指導和監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