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歌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濃縮了學校的教育理念、辦學特色、歷史傳統和思想文化,在激勵學生成長、溝通師生情感、活躍校園文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福建寧德市教育局黨組書記栗建華3日表示。
當天,以“班班有歌聲 校校有校歌”為主題的福建省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在寧德師院附小東僑校區(華僑小學)舉行。福建各地中小學校長代表、教育部門有關負責人等60余人,齊聚一堂,探討、分享校園文化建設、經驗。
廈門市思明區教育局副局長黃獻利在會上指出,該區的一些中小學將“班班有歌唱”與閩南文化,如木偶表演、閩南語、閩南童謠、閩南特色等相結合表演,不僅讓孩子大開眼界,同時激發兒童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懷。
廈門市實驗小學校長何寶群也提到,該校會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分層次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同時通過舉辦藝術節,鍛煉孩子的素質、提高孩子的藝術才華。
穿梭于華僑小學,記者看到一些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或在校園空地圍成半圈,載歌載舞;或集聚在教室內,高聲歌唱班歌。
華僑小學的一名老師告訴記者,唱班歌已成為該校文化建設的一個常態,每節課前,學生們都會同唱班歌;放學后,學生也會不定期組織在操場練歌。
據介紹,不僅在華僑小學,寧德市也掀起了傳唱校歌的熱潮。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寧德市各級各類學校開展“班班有歌聲”活動3萬多場次,創作校歌330多首,約占全市中小學校數的90%。
栗建華表示,下階段將進一步加大校園文化建設力度,努力提升“班班有歌聲、校校有校歌”活動的層次和品味,使之成為有效德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