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傳言
近日網絡上有傳言稱翔鷺小學的學生在放學途中險些遭人綁架,校方稱“綁架”說法不準確,但確有學生疑似遭遇拐騙
校方提醒
目前尚無法確定事件中可疑男子的真實目的,但孩子和家長需加強防范
近日,一則關于“翔鷺小學學生被陌生人綁架未遂”的消息在我市多個小學和教師QQ群中傳播。消息稱,有翔鷺小學的學生在放學途中險些遭人綁架,以此提醒學校和家長務必做好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昨日,翔鷺小學校方表示,消息中“綁架未遂”的表述并不準確,不過,確有學生在放學途中疑似遭遇拐騙事件,且一個月內先后發生兩起。
盡管兩起事件中可疑男子的真實目的究竟為何,目前尚無法確定。不過,校方表示,還是要加強孩子和家長的防范意識。
事件 1
陌生男搭訕小學生
見到老師后才走開
第一起發生在11月3日下午5點左右,當時二年級某班的送路隊正把家長還沒來接走的學生送回校門口,班主任林老師走在隊伍的最后。當步行到離學校三四十米的工商銀行附近時,一名50多歲的男子朝隊伍中的男生東東(化名)走來,他邊摟住東東的肩膀,邊關切地對東東說道:“怎么這么晚才出來啊?你在看什么?”此時,東東忙著看手中的一張通知單,并未做出回應。
男子的舉動引起林老師的警覺,“因為這個孩子通常都是他爸爸來接的,而這個男的我從來就沒見過。”“你是誰?”林老師當即上前質疑男子的身份。“他一看我這么問就徑直走開了。”林老師回憶說,“雖然不排除是其他家長,但這名男子的行為確實很可疑。”
林老師說,整個過程中,“孩子對陌生人的反應并不敏感,事后,我馬上在QQ群里跟家長講了這件事,并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了教育。”
事件2
女生放學路上被摟住
呼救時被捂住嘴巴
第二起事件中的學生也在林老師班上,這一回險些被拐的是名女孩,處境則更加危險。
11月27日傍晚,女生芳芳(化名)獨自放學回家,經過寨上菜市場時,被一名陌生的“怪叔叔”糾纏上了。對方從背后摟住芳芳,突如其來的舉動,令芳芳一時有些發蒙,“會不會是遇上壞人了!”芳芳很快意識到有危險,她使勁掙脫,并大聲問道:“你是誰?”男子淡定地回答說:“我是你爸爸,我來接你回家啊!”“我不認識你!”芳芳刻意將聲調抬高。
沒想到,男子開始捂住芳芳的嘴巴。勇敢的芳芳沒有放棄,她拼命掙脫,并呼叫:“他不是我爸爸!”芳芳的舉動引起了過路一名中年女子的注意,她上前詢問。原本還在拉扯的男子看到有人走近,頓時緊張起來,便松開了芳芳。脫險后,芳芳頭也不回地往家跑。
“我們這個地段外來人員聚集,孩子上下學的路上也比較危險。”翔鷺小學陳校長告訴記者,第二起事件發生后,學校馬上召開緊急會議,并請民警到校為全體師生開講座,同時也給家長發了一封信,做好學生上下學的安全提醒。
【提醒】
小心這些拐騙花招
1.套近乎
一張口就跟孩子套近乎,和孩子說,自己是受了孩子的爸爸、媽媽的委托,來接孩子回家或者去別的地方玩。待孩子防范意識薄弱,用手捂住孩子的口鼻,強行將孩子帶走。
2.送禮物
“嗨,小朋友,我有一個禮物要送給你。你想知道是什么嗎?快和我到前面車里去看看吧。”這類方法主要是用物質利誘,同時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最終實施拐騙孩子的目的。
3.幫帶路
“你知道去某某地方的路怎么走嗎?”騙子往往會利用孩子單純、樂于助人的心態,引誘孩子。
定期提醒孩子防拐騙
警方提醒說,家長和學校需做足安全教育,培養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識,教育孩子要和陌生人保持安全距離,不要答應陌生人搭車、帶路等邀請,更不能接受陌生人給的飲料、食物或其他禮物,遇到危險需大聲呼救或報警。相關觀念需定期向孩子進行灌輸,并適當和孩子做一些模擬小游戲。
孩子上下學最好結伴
至于學齡兒童是否該每日接送,警方表示,家長可依據孩子具體的自我風控能力采取措施。如果孩子年齡尚小,自我防范意識薄弱,那最好由家長接送;如果孩子獨立能力比較強,可以采取三到四個孩子結伴回家的方法,讓孩子間分工合作,互換家長的聯系方式,一遇危險,立即求救。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